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多个正确答案)
1.如何运用认知规律( )
A.强度律,强调低强度但重要的对象 B.差异律,注意对象与背景的差异
C.活动律,注意活动变化呈现的对象 D.组合律,注意对教材编排分章分节
2.教师教育素质中,教师教育实践能力包括( )
A.教法创新能力 B.语言表达能力
C.教学实践能力 D.组织管理能力
3.看《红楼梦》这本书,脑海中出现王熙凤的形象属于( )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4.下列属于质性评价的方法有()。
A.典型案例分析 B.操行评语
C.成长记录袋 D.行为观察
5.下列关于赫尔巴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现代教育学之父 B.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
C.倡导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D.四段教学法
6.下列属于《论语》中孔子的思想有( )
A.教学相长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
7.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主要研究学生( )
A.学生思想 B.品德
C.现有知识水平 D.身体素质
8.《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职业规范有( )
A.终身学习 B.为人师表
C.与人为善 D.爱岗敬业
9.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A.认识领域 B.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10.不属于条件反射的有( )
A.望梅止渴 B.食物放入口中,分泌唾液
C.白鼠按压,杠杆获取食物 D.烫到手,手缩回
【参考答案】
1.ABCD
【解析】强度律指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的感知;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影响人们的感知效果,对象和背景差异越大,将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越容易。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比静止的对象更容易感知。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的感知。故本题选ABCD。
2.BCD
【解析】教师教育素质中的实践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育组织管理能力;教法创新能力属于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故本题选BCD。
3.BC
【解析】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词的描述或图像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指根据创造目的,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作者创作王熙凤人物形象属于创造想象,读者看王熙凤脑海中浮现形象属于再造想象,也属于有意想象。故本题选BC。
4.ABCD
【解析】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分析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描述性材料,数量化水平较低甚至毫无数量概念;另一种是与定量分析相结合而产生的,包含数量化但以描述性为主的材料。ABCD选项都是从“质”的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故本题选ABCD。
5.ABD
【解析】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其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包括: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故本题选ABD。
6.BCD
【解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方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孔子学思结合的思想;“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体现教师的示范性。教学相长出自《学记》:教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困。故本题选BCD。
7.ABCD
【解析】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情况、集体观念、劳动态度、人际关系、日常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学习方法、思维特点、智力水平;体质健康状况、个人卫生习惯;课外与校外活动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等。故本题选ABCD。
8.ABD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版)中规定,教师职业道德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故本题选ABD。
9.ACD
【解析】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这种分类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去确定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故本题选ACD。
10.BD
【解析】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得来的知识、技能、经验等。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将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如“观虎色变”),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如“谈虎色变”)BD选项是本能。故本题选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