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游戏作为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最适宜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途径与学习方式,能够满足和支持着幼儿通过感知、操作和体验而获得经验的学习需求。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最集中地反映出学前教育尊重儿童发展规律和适宜儿童学习特点的实践要求,从而有助于推动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科学开展与质量提升。在幼儿园游戏活动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将游戏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利用游戏减少过渡环节的消极
过渡环节对于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大多数的孩子在两个活动的过渡之间往往会出现一些混乱、消极等待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一些问题行为。比如说从自由活动到整理环节的过渡,当一个孩子正玩得高兴,让他停止游戏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来化解这一问题。在整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的整理活动,表扬幼儿之间的帮助行为,可以利用唱歌的方式进行表扬,例如:明明正在帮忙,豆豆正在帮忙,佳佳正在帮忙。这样的表扬方式能够起到激励的作用,让幼儿能够明白自己应该做些什么,同时用歌声营造的有趣、轻松的氛围之下完成整理活动。整理环节过后,全班要去户外活动了,有些幼儿可能已经做好了出去的准备,但他们还要等一些没有准备好的孩子。这时,可以考虑安排一个过渡活动,比如,组织幼儿唱首歌,做个简单的手指游戏或是猜一个有关户外体育活动的谜语,利用多种方式来填充等待的时间。
二、利用游戏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
幼儿在游戏中的学习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在游戏中学习是由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等内部动机推动,自然的获得某些方面的发展。所以说将游戏渗透到五大领域的教学活动中,既符合幼儿自身的学习方式,又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比如说数学活动《变得一样多》,在导入环节,教师设置小猪佩奇过生日的游戏情景,请小朋友们帮佩奇解决解决椅子不足的问题,利用游戏的情景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出活动的主题。小班的故事活动《不爱干净的小猪》,孩子们在理解完故事之后,为了让幼儿进一步体验洗澡带来的舒服感受,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做洗澡游戏,在轻松愉快的律动中萌发爱干净讲卫生的意识。绘画活动《单线人》,在结束环节,教师引导幼儿用游戏的方式体验单线人的多变与有趣。
三、利用游戏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
有分离焦虑的幼儿,会难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不愿融入伙伴群体,表现出做吃不好、睡不好,头昏,冒虚汗,更有甚者出现攻击性行为,这并不仅仅是生理问题,也有心理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美术活动中展开快乐涂鸦的游戏,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随心所欲地在大瓷砖墙上进行画画,由涂鸦带来的独特感觉不仅能让幼儿的紧张情绪得到释放和缓解,还能激发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设置一些让幼儿动手动嘴的游戏,比如说“百宝箱”“猜猜我是谁”等。这样的游戏不仅能让幼儿转移注意力,缓解他们的不安情绪,而且还能丰富幼儿的认知,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逐渐感受幼儿园生活的快乐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