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国内时政

首页 > 时事政治 > 国内时政

2022国考时政热点:共建和谐共生美丽家园

华图教育 | 2021-10-09 16:12

收藏

文章页

  西岭雪山巡护员张学良结束巡山回到家中,笑着翻看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大熊猫,感到由衷地高兴:一只在水电站前池活动,一只挂在高高的树上,一只正在村民种的竹林里偷竹笋……野生大熊猫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多,大熊猫由“濒危”降为“易危”,这是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一个缩影。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应对全球物种灭绝、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问题。中国始终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积极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以及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中国答卷”。

  坚持顶层设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中华优秀传统理念和价值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并纳入国家发展总体布局,把生物多样性保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所倡导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落实政策行动,完善生态系统保护。中国多措并举,久久为功,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生物多样性治理体系。制定并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先后出台十多部相关法律法规,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坚实制度保障。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在湿地、森林、河流、荒漠化等领域实施多项重大生态保护工程,过去10年,中国森林资源增长面积超过7000万公顷,居全球首位;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这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完善就地和迁地保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1.18万个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提前完成《生物多样性公约》进程提出的相关目标;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数据监测、研究和整理工作,建立中国生物多样性监测与研究网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开展专项行动严肃查处有关违法行动。

  践行多边主义,凝聚国际社会合力。生态环境关系各国人民福祉,生物多样性保护离不开国际合作。作为最早签署和批准《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中国积极践行多边主义,大力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朱鹮是在中日韩三国生活的鸟类,1981年在中国发现全球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后,中国先后同日韩签署朱鹮保护合作文件。在三国共同努力下,朱鹮种群数量已恢复到7000余只。2018年,中国建立国际生物多样性与健康大数据联盟,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世界级生物多样性大数据中心,利用数据库网络助力改善生物多样性。

  中国将于今年10月11日至15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各国领导人将共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战略。本次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是联合国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的全球性会议,表达了全世界人民共建共享地球生命共同体的愿望和心声,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世界意义。大会明年还将举行第二阶段会议,讨论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是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内全球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将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明方向。作为大会东道国,中国将同各方分享生物多样性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人心齐,泰山移”。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任重道远,各国唯有相向而行,不断汇聚共识与合力,推动完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才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作者系国际问题观察员)

  文章标题:共建和谐共生美丽家园——写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之际

  文章链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21/1009/c1002-32248231.html

  

 

 

文章页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左图:客服二维码
验证信息:公职考试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Q群福利小灶

省考交流群:716925560
加群验证信息“福利”
刷题、资料、督学、答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