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公共基础真题

首页 > 甘肃三支一扶考试 > 试题资料 > 公共基础真题

单选题: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最小的是:

甘肃人事考试网 | 2022-01-20 14:21

收藏

文章页

扫码添加客服老师 咨询甘肃考试信息

  下列各诗句所涉及的年龄,最小的是:

  A.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

  B.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

  C.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D.当我垂髫初识字,看君挥翰独惊人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

  第二步,由选项可知A项中的“束发”一般是指十五岁,B项中的“弱冠”指男子二十岁,C项中的“豆蔻”指少女十三岁,D项中的“垂髫”指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所以年龄最小为“垂髫”。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束发方读书,谋身苦不早”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春归昌谷》。“束发”一般是指十五岁。清朝以前汉族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成童;二十岁时行冠礼,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

  B项:“弱冠燕赵来,贤彦多逢迎”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献从叔当涂宰阳冰》。“弱冠”古时汉族男子二十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C项:“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意思是指少女十三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D项:“当我垂髫初识字,看君挥翰独惊人”出自宋代王安石的《贵州虞部使君访及道旧窃有感恻因成小诗》。“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因以垂髫指儿童。指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

  考点

  常识判断

  人文

  人文其它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