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今世界,文明与文明之间、国与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大国与大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都需要探索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和谐共生恰恰是在尊重差异和多样基础上,为多样文明学会共处指出了一条出路。这种说法的主要哲学依据是( )
A.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
B.各个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方面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特点,具有特殊性
C.任何矛盾的对立双方都不能单独存在,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各以自己的对立方面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D.在复杂事物自身包含的多种矛盾中,每种矛盾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总有主次和重要非重要之分。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特殊性。“和谐共生恰恰是在尊重差异和多样基础上,为多样文明学会共处指出了一条出路”,即“尊重差异和多样”是一个基础、前提,而文明与文明之间、国与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大国与大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等的多样性则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A项讲了矛盾的普遍性,排除;C项说明矛盾双方相互依存,排除;D项,矛盾有主次之分,要求我们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问题。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项。
2.从前有个愚人去朋友家吃饭,但嫌弃菜淡而无味,你是主人,给他加了一点盐,他吃后觉得味道很好,所以他认为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盐,加了这么一点就这么美味,如果加更多就更美味,于是他加了很多盐,结果又苦又涩。这个例子告诉我们( )
A.愚人太笨
B.凡事要坚持适度原则
C.事物变化发展的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度的理解。量变只有在一定的范围和限度之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所以,当我们需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时,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在味道比较淡的菜中加入适量的盐,才会保证食物的美味,但超过必要的限度,那么就会使得菜变得很咸,不再是美味了。这就要求我们办事情要注意分寸,把握火候,以免“过犹不及”。在过“度”的情况下,事物就不能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事物的性质就要发生变化。
3.尽管电灯在发明后的一段时间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而继续使用油灯。但是到了19世纪中后期,电灯还是最终战胜了油灯,成为欧美诸国主要的照明工具。电灯必然取代油灯的哲学依据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内外因相互作用规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电灯与油灯比是新事物,电灯取代油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反映了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哲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4.“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这种产物”,这是( )的一种观点。
A.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社会学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答案】C
【解析】题干是马克思原话。根据题干表述得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产物,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说法。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C项当选。A项,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本原性和统一性,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它总是把某种或具体的物质形态看作是世界的物质本原和统一的物质基础。B项,庸俗社会学是一种主要出现在文学研究和史学等领域的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庸俗化的教条主义观点体系。庸俗社会学者简单化地解释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形态的阶级制约性,认为意识形态现象直接取决于物质现象和社会阶级的经济基础。D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故本题答案为C。
5.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守护着几千年来中华儿女的健康。在使用中药时,国人也已意识到它的副作用,强调“是药三分毒”。这告诉我们应该( )
A.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不能讳疾忌医
B.抓住事物的主流,发挥中药对健康的决定性作用
C.重视矛盾次要方面,防止向不利方面转化
D.矛盾斗争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观点。根据题干表述,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同时,人们也意识到中药也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这说明要重视矛盾次要方面,防止向不利方面转化。唯物辩证法认为,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在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主次方面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C项与题意相符,当选。A、B、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关注公众号,找公告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