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申论

首页 > 甘肃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申论

申论备考资料——用“融合之笔”勾勒乡村振兴新画卷

甘肃教育 | 2022-12-21 14:05

收藏

文章页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批注1】引出话题。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批注2】论点。城乡融合的重要性。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着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城乡要素资源的流通,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的联通,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互通,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正在加快形成,走出一条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力活力。【批注3】 城乡融合取得的成效。

  抓住城乡融合的关键点,畅通资源要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批注4】分论点1。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长期以来,乡村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批注5】问题。从本土人才,到外出能人返乡人才,再到大学生村官等,各地要着力抓好招才引智,促进各路人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据农业农村部今年6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已建设2200多个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累计有1120万人返乡回乡创新创业。推动乡村振兴,也需要资金投入。各地通过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金融支农激励机制,“金融活水”不断流向“三农”领域。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农村金融组织、信用、支付结算体系等,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1年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43.2万亿元,其中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8.9万亿元。各地促进各类资源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增强了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批注6】事实论据。证明城乡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

  打通城乡融合的梗阻点,提升设施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助推力。【批注7】分论点2。历时8年的脱贫攻坚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提升,但面对乡村振兴的艰巨任务,面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还在扩大。【批注8】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先说成绩再说问题,可以学习写作逻辑。无论是从统筹城乡发展,还是从推动乡村振兴而言,都要着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各地坚持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从道路硬化,到村村通公路,从农村自来水,到农村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等,加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推动农村道路、供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各地不断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从加快补齐公共卫生服务这块短板,到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到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不断完善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助推力。

  聚焦城乡融合的切入点,注重统筹谋划,为乡村振兴注入支撑力。【批注9】分论点3。推动乡村振兴,要找准载体,把握关键,既要注重乡村产业发展,也要有大局思维,促进县乡村资源统筹配置、功能衔接互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批注10】理论型论据积累。各地要强化统筹谋划,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向改革要动力,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全国各地,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越发深入,从就地入市和异地入市相结合的农村土地盘活模式,到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区,打造城乡融通、协同发展的平台,再到推进建立城乡有序流动的人口迁徙制度等,各地既要建设繁华的城市,也要建设繁荣的农村。

  因此,一方面要抓住城乡融合的关键点,另一方面要打通城乡融合的梗阻点,同时聚焦城乡融合的切入点,用“融合之笔”勾勒乡村振兴新画卷。【批注11】总结全文。

  (文章来源:四川在线,有修改。)

  材料小结

  1.核心内容:

  总论点: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分论点1:抓住城乡融合的关键点,畅通资源要素,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

  分论点2:打通城乡融合的梗阻点,提升设施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助推力。

  分论点3:聚焦城乡融合的切入点,注重统筹谋划,为乡村振兴注入支撑力。

  2.理论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推进空间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县域统筹,把城乡关系摆布好处理好,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文章页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左图:客服二维码
验证信息:公职考试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Q群福利小灶

省考交流群:716925560
加群验证信息“福利”
刷题、资料、督学、答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