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怪圈如何破?
【热点背景】
一个孩子报十个校外培训班,家庭每年为培训班投入上十万元……连日来,本报关注培训机构乱象引发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一方面当下的校外培训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应试、超标、超前培训等问题;另外一方面,校外培训是很多家庭的“刚需”,家长没有精力和能力辅导,不报培训机构怎么办?如何让这种疯狂的校外培训降温?培训机构乱象应该怎么整治才是治标又治本?
【试题模拟】
当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成为基础教育痛点。如今的校外培训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应试、超标、超前培训等问题。“唯分数论”的教学方法、包装出来的名校师资……种种套路,让培训内容偏离了教育的目标。对此,你怎么看?
【措施】
想要破解这一怪圈,要从需求与供给两端入手,一方面打破“唯分数论”,优化评价体系,淡化分数焦虑,一方面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提高课堂效率。
需求供给两手抓
整治培训机构乱象还要从源头出发。杜绝一些公办学校的在职老师进入培训机构,打着名校老师的幌子,利用名校的效应,把普通补习班的费用一再提升“。这也是对孩子的压榨,让他们没有自己的时间空间“,不少小孩周末都被补课排得满满的,很多时候不是他们真的需要上课,而是去了让父母感到安心。”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不少一线教育工作者认为要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同时着手。
一方面,从需求端出发,引导家长不盲从、不焦虑,理性选择。要抓住评价这个“牛鼻子”,从“指挥棒”入手,优化评价体系,打破“唯分数论”。
另一方面,从供给端出发,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与水平,提高课堂效率。针对有需求的学生,可以出台相应规范制度,鼓励学校在课后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服务,通过组织兴趣班等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要。同时还要注重加强校外教育资源的整合。“各市区县都有少年宫、科技馆、体育学校等,希望相关部门协同起来,建立公益性的校外教育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顾明远建议。
为营造清朗的教育教学生态,还要堵住优质学校用变相考试、竞赛等办法招生选拔的口子,从根本上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关联。
在继续加强对于培训机构监管的同时,有学者建议,也应鼓励培训机构发挥技术手段、兴趣与特长培训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其提供学校教育之外的特色化、差异化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而非冲击。
■网友热议
@湖南衡阳网友Just Because: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提升教育从业者的准入水平,加强教育行业监管力度,让教育回归本质。
@内蒙古鄂尔多斯网友人民7RuWS:校外培训火热,关键还是有需求。针对乱象,要规范培训机构,更要提高学校教学水平。正餐丰富才能少吃零食。
@北京网友太阳草:校外培训最大的乱象是超纲教学,给学龄前儿童布置家庭作业,严重影响少年儿童的健康和成长,有关部门应该做出顶层设计,出台措施,予以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