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修缮古建筑传承历史文脉
申论热点材料阅读
【 背景链接 】
近期山西省大雨不断,山西省文物部门统计,截至2021年10月11日下午17时,山西省共有1783处不可移动文物不同程度出现屋顶漏雨、墙体开裂坍塌、地基塌陷、建筑倒塌等险情,9座博物馆纪念馆出现小面积漏雨、部分构件损坏等情况,牵动国人的心。
【 提出观点 】
山西省近期持续的强降雨令多处古建筑不同程度受损,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势在必行。
【 综合分析 】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旷古悠久,古建筑记录了我国过去的历史记忆,是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建筑,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历史价值,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古建筑一经破坏很难重建,文物价值也会随之消失,因此,古建筑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古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1.随着时间的流逝,历经风雨洗礼,古建筑自然老化、腐蚀、受损;2.古建筑在城市发展不断更新的过程中受损或逐渐被淘汰。3.民众对于古建筑保护意识不强,日常维护力度不够,甚至还会出现破坏的不良行为。4.当地政府保护科学性不足,大修大整,损害古建筑的完整性,失去了“原汁原味”。
【 参考对策 】
修缮保护工作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专业整修人才,古建筑的修缮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要求,需要通过专业教育和实践培养专业技术型人才,并提高相应的待遇保障。
2.善用科学手段修护古建筑,不同时期、地区、风格的古建筑内部结构、布局等都有着独特之处,修整不是简单地用现代手段整旧如新,而是要尽量做到加固恢复原状,恢复始建面貌,彰显原真性。
3.当地政府应加强责任保护,文物保护部门应对老建筑定期不定期检修,安装防护栏等防护、设立简介牌等设施。
3.提高民众重视程度,群众对于周边老建筑认知不清,利用媒体平台引导民众强化保护意识,并发挥责任意识主动投身修缮工作中,减少破坏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