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备考:逻辑判断论证中的文段结构
行测中,判断推理中的逻辑判断通常有10道题,而10道题目中包含了4至8道论证题,因此,论证题在逻辑判断中显得尤为重要。解答论证题,通常我们按照如下步骤来解题,如图所示:
其中一个重要步骤便是找到论点和论据,把论点论据读懂,理清文段结构。通常我们根据明确的对象和关键词就能快速找到论点,找到论点后我们需要理清文段结构,今天,咱们就来盘点一下论证中常见的文段结构。
结构一:论点
部分论证题目中,只有论点没有论据,该种结构最为简单,我们在解题时,只需读懂论点,分析选项便能选出正确答案。
(2017 国考)复活节岛是位于太平洋上的一座孤岛。在报道中,复活节岛文明的衰落常作为一个警世故事,讲述人类肆意采伐棕榈树林,致使肥沃的土壤流失,最终导致岛中食物短缺,文明自此衰落。然而近日有专家提出,复活节岛文明的衰落与树木砍伐并无必然联系。
结构二:论点+论据,论据+论点
论证题目中,最常见结构便是既有论点也有论据的结构,可以先给出论点,再给出论据,也可以把论据放在前面,论点放在后面。例如:
(2020 联考)科研人员发现,鸟蛋颜色与温度有极大关联。研究结果显示,在日照强度较低的地方,深色的鸟蛋更常见;而在阳光强度更高、更暖和的区域,鸟蛋颜色普遍更浅。研究小组认为,更深颜色的蛋壳意味着可以吸收更多热量,从而在更寒冷的环境中具有生存优势,因为蛋中胚胎需要稳定的环境温度,但其自身却不具备温度调节能力。
该文段开篇直接给出论点,然后再给出论据。值得一提的是该文段中出现多个关键词,比如“发现”、“结果显示”、“认为”,当关键词较多时,通常论点在首尾句,但具体是哪一句,需要我们细读文段内容,才能正确找到论点所在。
(2020 四川)端粒是DNA片段,其长度在出生时很长,后逐渐变短,被视为衰老的标志。研究人员分析了多年的数据后发现:至少生育一个孩子的女性其端粒的平均长度比未生育的女性缩短4.2%。这个百分比相当于11年的细胞衰老结果,超过了吸烟和肥胖对细胞老化的影响速度,因此有人提出,生育孩子会让女人加速衰老。
该文段先给出了生育过孩子的女性端粒变短作为论据,然后得出生育会让女人加速衰老的论点。
结构三:背景+论据+论点
有些题目中,会先给出一段背景介绍,然后才给出论据和论点,我们要学会区分,在论证题中,论点和论据是我们解题的关键,背景是没有作用的。例如;
(2017 国考)公元250年至800年,玛雅文明还十分发达,城市繁荣,庄稼收成也很喜人。气候记录显示,这一时期玛雅地区的降水量相对较高,此后玛雅文明开始衰落。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许多专家由此认为,1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该文段中,我们通过“由此认为”快速找到论点所在,“此”为论据,“认为”后面内容为论点。因此,论据为“从公元820年左右起,在连续95年的时间里,该地区开始经历断断续续的干旱,有些地方的干旱甚至持续了数十年之久”,论点为“19世纪的气候变化或许正是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而剩余部分为背景介绍部分。
综上所述,论证题常见的文段结构有三种,如下表所示:
结构一 | 论点 |
结构二 | 论点+论据、论据+论点 |
结构三 | 背景+论据+论点 |
三种类型共同点是都有论点,因此,做论证题最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是找到论点,把论点读懂,大部分题目我们把论点读懂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但也有一些题目需要把论点和论据结合才能解答,比如补充前提类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