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你可能已经矢志考取教师职位已久,也可能是面对毕业就业的压力从而选择考取教师职位。但无论如何,你都应当看到的是,在这个时间段考取教师职位,是非常明智的选择。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们有明确的依据或者得到了足够的暗示。首先,事业单位人员薪酬上涨已经是国家社会改革的必要政策,在未来几年内,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薪酬福利待遇都要比现在要好很多。其次,对于学校来说,常年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出现了问题,教育管理部门开始重视大班制带来的问题,开始拆分班级。而拆分班级,就意味着更多的老师,也就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我们历史相关专业的有志之士,想必是对这种政策方向格外灵敏的,然而,从这个大的趋势里能够看出或者嗅到的,不应当仅仅是优渥的岗位待遇,而是面对新的教学条件下,教学工作的新特性。不仅如此,我们早已耳熟能详的新课改,也在不断变化,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往往是滞后的。
当前,教育部在修订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时,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高中课程改革的重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修订时,亦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学业质量标准作为重点。而什么是核心素养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问题。
所谓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 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在其身上更终要形成的,是一个包含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三个维度的核心素质框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核心素质。而历史素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生在接受历史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体现出的带有历史学科特性的品质。我们所说的历史素养,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时空观念。历史的时空观念是指历史时序观念和历史地理观念。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历史学科的知识是建构在历史时空基础上的,对历史的认识必须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出发。
史料实证。历史是一门注重逻辑推理和严密论证的实证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对历史的探究是以求真求实为目标,以史料为依据,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将符合史实的材料作为证据,进而形成对历史的正确、客观的认识。对史料的研习与运用,既是历史学习与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解释历史和评判历史的重要能力体现。
历史理解。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今人要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需要从历史的角度上尽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看待和理解过去的事物。对历史事件的发生、进程、结果及性质、影响等,对历史人物的言行、贡献、历史地位等,对历史现象的出现、状态、波及、后果等的认识,都需要将其放在历史的条件中进行具体的考察。只有设身处地、尽可能符合历史实际地对史事加以理解,只有从历史发展的视野中理解历史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才能对历史作出正确、客观、辩证的认识。
历史解释。所有的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对过去的阐释和评判,既包含了叙述者对史事描述的整理与组合,又体现了叙述者对历史的立场、观念等。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解释历史和评价历史,对历史事物进行价值判断。历史评判是建立在对史事的掌握、理解、解释的基础上的,也是历史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
历史价值观。历史研究所追寻的是求真、求通、立德。“求真”指的是对历史的探究是以不断接近历史的真实为目的;“求通”是指“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揭示历史发展的趋势;“立德”是指历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文化传统、情感认同、价值取向,提供了历史的经验、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共同追求。任何对历史的阐释和评判,都蕴含着一定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