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行测真题

首页 > 国家公务员考试 > 试题资料 > 行测真题

2024公务员考试每日一练解析18

华图教育 | 2023-10-24 17:27

收藏

文章页

  1.(单选题)孔子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为方针,以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认识过程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思维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在儒家崇尚务实和“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形成了以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发明创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华古代文明具有文理交融的包容性

  B.古代科技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实现途径

  C.传统文化和古代科技存在必然的联系

  D.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发展有积极影响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孔子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为方针开展“六艺”教育,并说明“六艺”教育都与科学技术有关。接着以《中庸》为例,说明其中的观点符合认识过程和研究科学的方法。最后对上文进行总结,强调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的影响,形成了具有实用性的科学技术。通过分析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为文段重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发展有积极影响”与文段重点句表述最为接近。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古代文明具有文理交融的包容性”并非文段重点。B项:“实现途径”属于无中生有,文段只论述了儒家思想对古代科技重要,并未说明古代科技通过什么方式实现儒家思想。C项:“存在必然联系”表述不具体,文段重点强调的是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单向的影响。

  文段出处:中国科学报《儒学、科学与文明刍议》

  2.(单选题)一般而言,美术馆运营主要是通过对艺术品载体的所有权主张法律权利,进而实现对馆藏品的利用。由于美术馆馆藏品的年代属性,也使得美术馆中的大量馆藏品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保护期内的作品。在运营实践中,不少美术馆重点关注了馆藏品物质载体所有权的归属,却忽视了在物质载体之上作为作品的艺术品权属问题。如此一来,有必要从美术馆基本工作环节的具体内容出发,细化各环节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为美术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能力进行法律依据上的梳理,以精准提升美术馆的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避免不必要的知识产权风险。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美术馆运营必须注重对著作权问题的研究

  B.须进一步细化美术馆运营工作的各项环节

  C.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是美术馆运营中的重要内容

  D.美术馆运营普遍缺乏对艺术品权属问题的关注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一开始提到美术馆运营的方式,以及美术馆中的大量馆藏品适用于《著作权法》。之后指出美术馆运营存在的问题,即“重点关注了馆藏品物质载体所有权的归属,却忽视了在物质载体之上作为作品的艺术品权属问题”,紧接着针对问题提出对策“从美术馆基本工作环节的具体内容出发,细化各环节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为美术馆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能力进行法律依据上的梳理”,对策围绕“著作权保护”来谈。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缺少“著作权保护”这一核心话题。C项:“规避知识产权风险”是对对策的解释说明中的一部分,非重点且片面。D项:文段只说到“不少美术馆”存在问题,“普遍缺乏”扩大了范围,且整个选项为问题表述,文段重点是对策。

  3.(单选题)回顾法律史,从法的完善来看“由习惯到习惯法再到成文法”是法演进的一般规律;从整个法体系看民商事立法最早进行了习惯考量。我国民事立法也有考量习惯的传统,《大清民律草案》等均开宗明义地阐明了习惯要素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民事立法中的制度和政策要素不断增强,习惯要素逐渐式微;当下,伴随依法治国的深入推进,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直接源于生活并反映生活的社会习惯要素得以强调,如在规定处理民事纠纷的依据时,就直接说明“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并将习惯的内涵从《合同法》中的“交易习惯”拓展到“民事习惯”范畴。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

  A.我国民事立法中对习惯要素的重视与考量

  B.习惯要素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具体体现

  C.我国民事立法发展与演进的一般规律

  D.习惯要素作为中西方立法来源的传统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开篇从法的完善和整个法系两个维度说明习惯和立法的关系,引出“习惯”这个话题。接下来分别阐述了我国传统的《大清民律草案》阐明了习惯要素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民事立法中习惯要素式微、当下《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强调社会习惯要素。文段是分总结构,通过对并列的三个方面归纳概括可知,重点强调我国民事立法对习惯要素的重视与考量。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重点内容的归纳概括。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习惯要素在我国《民法典》中的具体体现属于并列的一部分,且是举例的内容,非重点。C项:没有体现核心话题“习惯要素”。D项:西方立法在文段中没有体现。

  4.(单选题)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在对刘尧汉先生所著的文章《论中华葫芦文化》的评述中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葫芦文化:

  A.源远流长

  B.与时俱进

  C.内涵丰富

  D.寓意吉祥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句和第二句介绍“福禄”谐音代表美好生活的向往及民族文化维系的重要意义。第三句通过描写葫芦外形表达出其符合大同的美好理念。最后一句,体现出葫芦蕴含的一系列美好象征。文段为“分—分”结构,应全面概括得出葫芦文化传达出的美好寓意。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全面概括更贴合文段中的美好寓意。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和B项:文段未提及。C项:内涵丰富强调是包含的内容很多,而文段是侧重寓意美好。

  5.(单选题)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当然,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二者之间有一种良性循环的关系。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一旦你的灵魂足够丰富和深刻,你就会发现,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是:

  A.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的提高依赖于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心智

  B.文中划线处的“这种能力”指代的是“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C.读好书可以提高灵魂的品质,当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则会本能地拒斥劣书而倾心好书

  D.一个人阅读的经验和灵魂的品质对于培养读书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很重要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重要的是一开始就给自己确立一个标准,每读一本书,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收获,能够开启你的心智。只要坚持这个标准,灵魂的品质和对书的判断力就自然会同步得到提高”,“依赖于”程度过重,不符合文意。B项根据上文“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能够辨识一本书的优劣,本能地拒斥劣书、倾心好书”可知,“这种能力”指代上文阐述的能力,符合文意,正确。C项根据“灵魂的品质是可以不断提高的,读好书也是提高的途径”可知“读好书可以提高灵魂的品质”符合文意,又根据“你已经上升到了一种高度,不再能容忍那些贫乏和浅薄的书了”可知“当提升到一定高度时,则会本能地拒斥劣书而倾心好书”符合文意,正确。D项对应“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具备基本的判断力和鉴赏力,这种能力部分来自阅读的经验,但更多地源自一个人灵魂的品质”,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6.(单选题)据有关报道,基因编辑技术可被用于彻底治疗抑郁症或早年性痴呆症。但专家提醒,这有可能抹杀患者的创造力,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也或将引发道德方面的问题。因为基因编辑技术一旦得到普及,父母就会利用它“优化”自己的孩子,经过改造的基因必然会遗传给后代,就会出现电影中的“转基因人”。研究人员说,“一旦开始了这种做法,就无法回头了,我们绝不能跨越这个界限。”人类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治疗疾病,生产出造福于人类的食物、药品等,但这项技术若得不到合理利用便会造成各类问题。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使人类不断进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滥用基因编辑技术后果不堪设想

  B.“转基因人”将引发严重的伦理问题

  C.使用科学技术的前提是保持清醒的头脑

  D.基因编辑技术在医学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引出话题“基因编辑技术”,接着通过转折词“但”指出这种技术的应用也或将引发道德方面的问题,随后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指出这项技术若得不到合理利用便会造成各类问题,并补充说明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文段的主旨句是“人类可以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治疗疾病,生产出造福于人类的食物、药品等,但这项技术若得不到合理利用便会造成各类问题”,转折之后是重点,强调基因编辑技术得不到合理利用会造成各类问题。

  第二步,对比选项,A选项是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和C项:都没有提到文段的核心话题“基因编辑技术”。D项:“医学方面的局限性”文段未提及,文段强调的是对于这一技术的运用。

  7.(单选题)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这种反常的现象,和一种极地涡旋的气候现象有关。极地涡旋是一种发生于极地、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的中上部、持续性长且规模大的气旋。最早记载极地涡旋现象的文献出现于1853年。在北半球的冬季,这种现象会导致突然性平流层暖化。1952年,无线电探空仪在海拔高度超过20公里的观测中发现了这种现象导致的平流层暖化。在2013年后的北美冬季,媒体报道中经常提到这种现象,使得该术语推广成为了对极低温寒潮的解释。

  下列关于极地涡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极地涡旋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

  B.极地涡旋现象最早出现于1853年

  C.极地涡旋说明了极低温寒潮现象

  D.极地涡旋是一种反常的气候现象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第一句“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这种反常的现象,和一种极地涡旋的气候现象有关”,说明寒冬和极地涡旋有关,并没有提到极地涡旋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错误。B项,对应“最早记载极地涡旋现象的文献出现于1853年”,只是最早记载,而不是极地涡旋最早出现在1853年,错误。C项对应最后一句话“该术语推广成为了对极低温寒潮的解释”,正确。D项对应首句“今年的寒冬,其实恰恰部分源于全球变暖,这种反常的现象”,说明寒冬是反常的,并不是极地涡旋,偷换概念,错误。

  因此,选择C选项。

  8.(单选题)被赋予权力的人,在长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总是自己拥有特权,由此不自觉地构成对他人权利的侵略性力量,这正是权力滥用之处,正是权力缺乏制约所致。

  根据上文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权力的人,行使权力时总是滥用权力

  B.权力缺乏制约,是滥用权力的根本原因

  C.越有权力越觉得自己拥有权力

  D.人一旦被授予权力,就会侵略他人的权利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被赋予权力的人,在长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总是自己拥有特权”,丢失前提“长久行使权力的过程中”,错误。B项对应“这正是权力滥用之处,正是权力缺乏制约所致”,“是……所致”表达的因果关系,正确。C项在文段中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错误。D项“一旦……就”是必要条件关系,在原文中没有体现,属于强加条件关系,错误。

  因此,选择B选项。

  9.(单选题)由于近年来黄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1972年以来,黄河有21个年份出现断流;1997年,黄河断流226天,断流河段一直延伸到开封,长达704公里。一方面黄河“闹水荒”,另一方面流域内用水有增无减。专家预计,到2010年,遇到正常来水年份,黄河用水缺口将达40亿立方米;遇到缺水年份,黄河用水缺口将达100亿立方米,黄河支持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已到极限。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黄河水资源利用已突破河流承载的极限

  B.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已造成河流长年干涸断流

  C.黄河“生命”将很快终结

  D.黄河自身平衡的“生态水量”已一去不复返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黄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黄河“闹水荒”及用水短缺,接着通过具体数据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黄河支持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已到极限”。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是主旨句,主要讲黄河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其支持流域社会发展的功能已达极限。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长年干涸断流”表述错误,由文段中的“1972年以来,黄河有21个年份出现断流;1997年,黄河断流226天”可知,黄河只有部分年份出现过断流现象,并非“长年干涸断流”。C项:“很快终结”表述过于绝对,且原文并没有体现。D项:非重点,本文强调的是黄河水资源的利用已经达到了极限。

  10.(单选题)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影响对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到底哪个重要?双胞胎的研究对于回答这一问题有重要的作用。唯环境影响决定论者预言,如果把一对双胞胎婴儿完全分开抚养,同时把一对不相关的婴儿放在一起抚养,那么,待他们长大成人后,在性格等特征上,前两者之间绝不会比后两者之间有更多的类似。实际的统计数据并不支持这种极端的观点,但也不支持另一种极端观点,即唯遗传因素决定论。

  从以上论述最能推出的结论是:

  A.为了确定上述两种极端观点哪一个正确,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B.虽然不能说环境影响对于人的发展起唯一决定作用,但实际上起最重要的作用

  C.环境影响和遗传因素对人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D.双胞胎研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因为它得出了自相矛盾的结论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问题,即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哪个更重要,然后通过列举环境决定论科学家利用双胞胎的研究方法的例子进行说明,最后通过转折词“实际”引出文段重点:“数据既不支持环境决定论,也不支持遗传决定论”,即不能片面强调两种因素中的任何一种,是从反面论证了环境和遗传两种因素都重要。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两个极端观点可能都是错误的,文段也说明统计数据不支持这两个极端观点,“两个极端观点中有一个正确”的说法有误。B项:文段否定了两种极端观点,且没有对“环境”、“遗传”的作用大小进行比较。D项:文段第一句肯定了双胞胎研究的“重要作用”,且从文段可以看出,双胞胎研究的结论并不是自相矛盾,而是不支持两种极端观点。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