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重大战略,颁布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并明确期内任务,意在深入推动我国在减碳、碳汇、环境适应等多方面的工作,激活生态文明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增长效能。如何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既是时代课题,也喻示着发展的“破题之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整体层面而言,我国生态环境稳中向好是大势所趋。然而,集中开展生态工作的时间较短,欠账较多。况且,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南北部间的区域不均衡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弥合。要夯实目前取得的生态成效,还需要更深地以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不断地摸索经验,惟其如此,才能实现远景规划中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共建生态美丽中国。
实现碳汇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为民谋利是根基。党的会议多次提及,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建,关系着人民利益的实现。在总书记考察湖州安吉时,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分析安吉县的发展路径,恰是在打造“安吉白茶”的产业中,重视生态环保工作,培育优越环境,铸就茶叶品牌。如此,群众在生态保护中获得利益,在共享“绿水青山”带来的“金山银山”中走上良性循环道路。可以说,碳达峰的目标要实现,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互惠互利”的价值取向发挥作用是关键。
实现碳汇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是引领。2015年,在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推动下,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以及后续方案,从多个层面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基铺路。一方面,借助该《意见》的落地实施,让顶层制度设计成为了生态工作落实的“红线”。另一方面,随着《意见》的实施,基于生态利益平衡、生态绩效评价以及生态产权确权的制度规范得以细化,让生态工作实施更科学、更规范、更合理。在顶层设计的引领下,生态文明离公众越来越近,碳汇目标的实现预之有期。
实现碳汇目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绿色技术是支撑。时代变革,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新阶段,而新阶段目标的实现亟需新技术加以支撑。其中,绿色技术当为“翘楚”。绿色技术不仅涉及工业品的生产、消费、流通等全流程,还囊括了研发、推广、实施等全环节。以安徽省为例,着重培育和引进了一批标杆企业,以智慧环保系统研发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应用为主要攻坚方向,大力发展绿色技术,以期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让技术发挥应有的支撑依托作用。在历经了数年的耕耘积累后,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都已在实践中深刻认知,只有谋划绿色技术的运用和迭代,才能在生态主义建设路上“扬帆起航”,筑牢“碳达峰”的根基。
改革开放已走过风雨四十多年,为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构建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要打赢“蓝天白云”保卫战,要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迈上新台阶,就必须用公正、客观、独立的眼光,敏锐地观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道路上存在的种种困境,则更需要用断腕的勇气、求索的智慧,以技术托底,让制度引航,追寻为人民谋福祉的目标,方能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路上乘风破浪,逐风前行。我们愿意相信,在新发展理念的尽头,是党和政府描摹的中国愿景,是从理想成为现实的“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