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论作答时我们一直强调材料是答案的“出发点”,问题是答案的“支撑点”。也就是说答案以材料为根本,有什么答什么;以问题为支撑,问什么答什么。下面就审题部分,学习一下如何把题审清楚,看透出题人的命题意图。
1,审主题:围绕什么事展开讨论
找题干关键词,明确题目围绕什么话题或问题进行提问,判断考试的主题。
如:“给定资料1”和“给定资料2”集中反映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诸多问题。请根据这两则资料,对这些问题的具体表现进行概括和归纳。
主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进而推出资料1和2的主要内容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教育的问题。
如:“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上,还是在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主题:教育与失根的危机。进而推导出材料7围绕“失根”展开论述。
2,审范围:确定目标材料,明确答题范围
我们把是否需要整体把握材料分为模糊范围和确定范围。
模糊范围:需整体把握,答案散落于材料各处,作答难度大。
如;“给定资料5”中提到,某网站曾组织网民进行了一场讨论。请你根据“给定资料”,反驳“网民A”的观点。
材料5提到了某个讨论,但答题要点需要结合全材料。类似表达还有:“给定材料*”说到、提及、表明;结合“给定材料*”;参考“给定材料*”
确定范围:需精准把握,答案肯定存在于某段或某些材料,作答难度相对较小。
如:根据给定材料6,概括动物福利立法有哪些现实意义。
动物立法的意义必然存在于材料6中,只要阅读材料6便可得出答案。类似表达还有:依据、根据、针对、按照“给定材料*”。
3,审题型:审清题型 ,按照各题型答题技巧作答。
按照考试大纲,我们将申论试题分成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对策启示题、公文写作题、文章写作题。明晰题型是为了让考生找准各个题目的答题技巧。
如: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许多问题。请概述“给定资料”反映的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题下的概括问题。
如:对“给定资料3”中林老板的心态进行分析,并指出他的心态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本题表面上是概括问题,实际上我们重点考查概括本质问题,什么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就是问题背后的问题,也就是原因,原因也可理解为以前的问题。
4,审要求:审清出题人想让你怎么答。
很多考生忽视作答要求,这是个很大的误区。从某种意义上讲,审题重点应该落在作答要求上。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出题人已向你透露出采分点的位置、形式、比重;第二,向考生间接说明作答陷阱。
如:常见的归纳概括题要求准确、全面、简洁。
准确:精准、明确,答案应该依托于原文,白描式的客观表达,要求我们符合机关用语。
全面:涵盖全部关键词,要求我们在考试中尽量多答关键词。
简洁:表达简短切题,不需要过多描写性的废话和过渡语。
5,审身份:审清你是谁
有角色感,干角色应该干的事。
如:有关部门拟在全球最高的妈祖圣像落成周年纪念日举办妈祖文化旅游节活动,需要一批志愿者向游客讲解妈祖文化。请你根据“综合资料4”,为志愿者写一份示范性的讲解稿。
为志愿者写一份讲解稿,需把自己当成一名志愿者,结合生活体验和实践经验,想想文化讲解志愿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志愿者应该对妈祖文化有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态度热情周到、讲解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