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分技巧

首页 > 甘肃公务员考试 > 备考技巧 > 高分技巧

2024年省考行测-年度重要时政汇总

华图教育 | 2024-03-14 14:34

收藏

文章页

  一、二十大考点

  【大会主题】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三个务必】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新境界六个坚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归根到底是两个“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

  【党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原则】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二、习近平重要讲话

  1.习近平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

时间及地点 2023年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陕西省西安市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
出席国家及总统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乌兹别克斯坦总统米尔济约耶夫出席。
主旨讲话 《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
过去十年来 2013年,我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10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携手推动丝绸之路全面复兴,倾力打造面向未来的深度合作,将双方关系带入一个崭新时代。中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广泛的现实需求、坚实的民意基础,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
当前 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亚处在联通东西、贯穿南北的十字路口。
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亚。中亚国家主权、安全、独立、领土完整必须得到维护,中亚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必须得到尊重,中亚地区致力于和平、和睦、安宁的努力必须得到支持。
世界需要一个繁荣的中亚。一个充满活力、蒸蒸日上的中亚,将实现地区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世界需要一个和谐的中亚。团结、包容、和睦是中亚人民的追求。任何人都无权在中亚制造不和、对立,更不应该从中谋取政治私利。
世界需要一个联通的中亚。中亚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成为亚欧大陆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为世界商品交换、文明交流、科技发展作出中亚贡献。
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要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守望相助。要深化战略互信,在涉及主权、独立、民族尊严、长远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始终给予彼此明确、有力支持,携手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团结互信的共同体。
二是坚持共同发展。要继续在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方面走在前列,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充分释放传统合作潜力,打造减贫、绿色低碳等新增长点,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
三是坚持普遍安全。要共同践行全球安全倡议,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地区国家内政,着力破解地区安全困境,携手建设一个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共同体。
四是坚持世代友好。要践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治国理政经验交流,深化文明互鉴,筑牢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世代友好的基石,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
将中国-中亚合作规划好、建设好、发展好的“八大措施” 一是加强机制建设。中方倡议成立产业与投资、农业、交通、应急管理、教育、政党等领域会晤和对话机制,为各国开展全方位互利合作搭建广泛平台。
二是拓展经贸关系。中方将出台更多贸易便利化举措,升级双边投资协定,实现双方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举办“聚合中亚云品”主题活动,打造大宗商品交易中心。
三是深化互联互通。中方将全面提升跨境运输过货量,支持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推进航空运输市场开放,发展地区物流网络。加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鼓励优势企业在中亚国家建设海外仓,构建综合数字服务平台。
四是扩大能源合作。中方倡议建立中国-中亚能源发展伙伴关系,加快推进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建设,扩大双方油气贸易规模,发展能源全产业链合作,加强新能源与和平利用核能合作。
五是推进绿色创新。中方愿同中亚国家在盐碱地治理开发、节水灌溉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建设旱区农业联合实验室,推动解决咸海生态危机,支持在中亚建立高技术企业、信息技术产业园。中方欢迎中亚国家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空间信息科技“一带一路”专项合作计划。
六是提升发展能力。中方将制定中国同中亚国家科技减贫专项合作计划,实施“中国-中亚技术技能提升计划”,在中亚国家设立更多鲁班工坊,鼓励在中亚的中资企业为当地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向中亚国家提供融资支持和无偿援助。
七是加强文明对话。中方邀请中亚国家参与“文化丝路”计划,将在中亚设立更多传统医学中心,加快互设文化中心,继续向中亚国家提供政府奖学金名额,支持中亚国家高校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推动开展“中国-中亚文化和旅游之都”评选活动,办好中国同中亚国家人民文化艺术年,开行面向中亚的人文旅游专列。
八是维护地区和平。中方愿帮助中亚国家加强执法安全和防务能力建设,支持各国自主维护地区安全和反恐努力,开展网络安全合作。继续发挥阿富汗邻国协调机制作用,共同推动阿富汗和平重建。

  习近平最后指出,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我们愿同中亚国家加强现代化理念和实践交流,推进发展战略对接,为合作创造更多机遇,协力推动六国现代化进程。让我们携手并肩,团结奋斗,积极推进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共同迎接六国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同中亚五国元首签署了《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并通过《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

  各方商定由哈萨克斯坦于2025年主办第二届中国-中亚峰会,同意在中国设立中国-中亚机制常设秘书处。

  峰会结束后,习近平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种下六棵石榴树,既见证中国同中亚千年友好交往,也象征中国同中亚紧密团结合作,更寄托对中国-中亚关系美好未来的期待。

  2.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

时间及地点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开。
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生态文明建设具体要求 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1.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
2.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
3.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4.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
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 1.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2.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同时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3.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
4.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始终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同时要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
5.“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
具体措施 1.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2.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3.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4.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
5.要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切实维护生态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等,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 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
1.要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度修订,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
2.要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
3.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将碳排放权、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资源环境要素一体纳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总盘子,支持出让、转让、抵押、入股等市场交易行为,加快构建环保信用监管体系,规范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
4要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把应对气候变化、新污染物治理等作为国家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生态环境科技创新重大行动,培养造就一支高水平生态环境科技人才队伍,深化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党中央、国务院近期将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系统部署。
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
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清单,强化分工负责,加强协调联动,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加强生态文明保护法治建设和法律实施监督。
各级政协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和民主监督力度。
要继续发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

  3.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

首次提出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会议主要内容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会议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就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
会议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并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伟力,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
会议强调,要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化内化转化上下功夫。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加强和改进对外宣传工作,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决有效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政治责任,勇于改革创新,强化法治保障,建强干部人才队伍,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要以钉钉子精神把各项任务要求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工作能力本领,提高工作质量效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奋斗和实践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形成过程 1.实践总结、理论结晶
进入新时代,文化在振奋民族精神、维系国家认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用充分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对网信、文艺、新闻、哲学社会科学、思政、文化传承发展等各个领域,进行统筹谋划、分类指导、部署推进,倾注了巨大心血,投入了大量精力。
2.明体达用、体用贯通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要有新气象新作为。
3.思想武器、行动指南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肩负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的重要职责。

  4.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2023年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开幕式上,习近平宣布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
构建“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 中方将加快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参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建设,办好中欧班列国际合作论坛,会同各方搭建以铁路、公路直达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
积极推进“丝路海运”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加快陆海新通道、空中丝绸之路建设。
支持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中方将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同更多国家商签自由贸易协定、投资保护协定。
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主动对照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入推进跨境服务贸易和投资高水平开放,扩大数字产品等市场准入,深化国有企业、数字经济、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等领域改革。
中方将每年举办“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
未来5年(2024—2028年),中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有望累计超过32万亿美元、5万亿美元。
开展务实合作 中方将统筹推进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以市场化、商业化方式支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
本届高峰论坛期间举行的企业家大会达成了972亿美元的项目合作协议。
中方还将实施1000个小型民生援助项目,通过“鲁班工坊”等推进中外职业教育合作,并同各方加强对共建“一带一路”项目和人员安全保障。
促进绿色发展 中方将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继续举办“一带一路”绿色创新大会,建设光伏产业对话交流机制和绿色低碳专家网络。
落实“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到2030年为伙伴国开展10万人次培训。
推动科技创新 中方将继续实施“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举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未来5年把同各方共建的联合实验室扩大到100家,支持各国青年科学家来华短期工作。
中方将在本届论坛上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愿同各国加强交流和对话,共同促进全球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安全发展。
支持民间交往 中方将举办“良渚论坛”,深化同共建“—带一路”国家的文明对话。
在已经成立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艺术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联盟的基础上,成立丝绸之路旅游城市联盟。
继续实施“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
建设廉洁之路 中方将会同合作伙伴发布《“一带一路”廉洁建设成效与展望》,推出《“一带一路”廉洁建设高级原则》,建立“一带一路”企业廉洁合规评价体系,同国际组织合作开展“一带一路”廉洁研究和培训。
完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机制 中方将同共建“一带一路”各国加强能源、税收、金融、绿色发展、减灾、反腐败、智库、媒体、文化等领域的多边合作平台建设。
继续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成立高峰论坛秘书处。

  5.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李强对做好金融工作作了具体部署。

  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坚定一条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根本结合 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八个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本质特征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
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
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
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
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经济金融风险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不高;
金融乱象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
金融监管和治理能力薄弱。
会议要点 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维护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合理引导预期,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健全金融监管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着力做好当前金融领域重点工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活跃资本市场,更好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稳外贸、稳外资,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
各地区各部门特别是金融系统要求 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全面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扎实做好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等重点工作。
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抓好会议精神宣传贯彻。
加强金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确保工作部署落实落地。

  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23年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继续将“稳中求进”作为来年经济工作总基调,提出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2023年经济工作情况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当前经济需要克服的困难和挑战 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
“五个必须”: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
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2024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 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政策部署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严控一般性支出。党政机关要习惯过紧日子。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4.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5.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
2024年经济工作重点内容——“九项任务”
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
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优化消费环境。
要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培育发展新动能。
完善投融资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
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
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要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
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
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
完善相关基础性制度,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 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标准。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 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落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资源安全保障能力。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发展银发经济,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7.习近平发表二〇二四年新年贺词

  大家好!冬至阳生,岁回律转。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祝福!

回首过去 2023年,我们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经历了风雨洗礼,看到了美丽风景,取得了沉甸甸的收获。大家记住了一年的不易,也对未来充满信心。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坚实。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一批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型支柱产业快速崛起。粮食生产“二十连丰”,绿水青山成色更足,乡村振兴展现新气象。东北全面振兴谱写新篇,雄安新区拔节生长,长江经济带活力脉动,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中国经济在风浪中强健了体魄、壮实了筋骨。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有力量。经过久久为功的磨砺,中国的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国货潮牌广受欢迎,国产新手机一机难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中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攀登,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精彩纷呈,体育健儿勇创佳绩。假日旅游人潮涌动,电影市场红红火火,“村超”“村晚”活力四射,低碳生活渐成风尚,温暖的生活气息、复苏的忙碌劲头,诠释了人们对美好幸福的追求,也展现了一个活力满满、热气腾腾的中国。
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显底气。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度,传承着伟大的文明。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大漠孤烟、江南细雨,总让人思接千载、心驰神往;黄河九曲、长江奔流,总让人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良渚、二里头的文明曙光,殷墟甲骨的文字传承,三星堆的文化瑰宝,国家版本馆的文脉赓续……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的自信之基、力量之源
中国不仅发展自己,也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我们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系列主场外交迎来五洲宾朋。我也访问了一些国家,出席了一些国际会议,会晤了不少老朋友、新伙伴,分享中国主张,深化彼此共识。世事变迁,和平发展始终是主旋律,合作共赢始终是硬道理
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一些企业面临经营压力,一些群众就业、生活遇到困难,一些地方发生洪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这些我都牵挂在心。大家不惧风雨、守望相助,直面挑战、攻坚克难,我深受感动。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展望未来 明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好发展和安全。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实现经济行稳致远。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增强经济活力,以更大力度办教育、兴科技、育人才。要继续支持香港、澳门发挥自身优势,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孩子的抚养教育,年轻人的就业成才,老年人的就医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大家要共同努力,把这些事办好。现在,社会节奏很快,大家都很忙碌,工作生活压力都很大。我们要营造温暖和谐的社会氛围,拓展包容活跃的创新空间,创造便利舒适的生活条件,让大家心情愉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当前,世界上还有一些地方处在战火硝烟之中。中国人民深知和平的珍贵,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以人类前途为怀、以人民福祉为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此时此刻,夜色斑斓,万家灯火。让我们一起,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世界和平安宁!祝愿大家福暖四季、顺遂安康!

  三、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考点集萃

  2024年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

  (一)两确保

  1.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①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

  ·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确保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

  ·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支持发展高油高产品种。

  ·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

  ·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鼓励地方探索建立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挂钩的动态补贴办法。

  ·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实现三大主粮全国覆盖、大豆有序扩面。

  ·完善巨灾保险制度。

  ·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深化多渠道产销协作。

  ·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

  ·完善液态奶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促进鲜奶消费。

  ·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

  ②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

  ·健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制度体系,落实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坚持“以补定占”,将省域内稳定利用耕地净增加量作为下年度非农建设允许占用耕地规模上限。

  ·加强退化耕地治理,加大黑土地保护工程推进力度,实施耕地有机质提升行动。

  ·持续整治“大棚房”。

  ·分类稳妥开展违规占用耕地整改复耕,细化明确耕地“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

  ·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对确无人耕种的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多途径种好用好。

  ③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坚持质量第一,优先把东北黑土地区、平原地区、具备水利灌溉条件地区的耕地建成高标准农田,取消各地对产粮大县资金配套要求,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监管。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等直接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

  ·分区分类开展盐碱耕地治理改良,“以种适地”同“以地适种”相结合,支持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

  ·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管护。

  ·加强气象灾害短期预警和中长期趋势研判,健全农业防灾减灾救灾长效机制。

  ·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

  ④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开展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试点。

  ·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

  ·大力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开辟急需适用农机鉴定“绿色通道”。

  ⑤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聚焦解决“谁来种地”问题,以小农户为基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社会化服务为支撑,加快打造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生产经营队伍。

  ·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和标准体系建设,聚焦农业生产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拓展服务领域和模式。

  ·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

  ⑥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能力

  ·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机制,强化多品种联动调控、储备调节和应急保障。

  ·深化“一带一路”农业合作。

  ·加大农产品走私打击力度。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消费监测分析。

  ⑦持续深化食物节约各项行动

  ·弘扬节约光荣风尚,推进全链条节粮减损。

  ·挖掘粮食机收减损潜力,推广散粮运输和储粮新型装具。

  ·完善粮食适度加工标准。

  ·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

  2. 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①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

  ·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

  ·对存在因灾返贫风险的农户,符合政策规定的可先行落实帮扶措施。

  ·加强农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患者监测预警。

  ·加快推动防止返贫监测与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跨部门信息整合共享。

  ·研究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

  ②持续加强产业和就业帮扶

  ·强化帮扶产业分类指导,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

  ·加强帮扶项目资产管理,符合条件的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统一管理。

  ·提升消费帮扶助农增收行动实效。

  ·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落实东西部劳务协作帮扶责任。

  ③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支持力度

  ·将脱贫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试点政策优化调整至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加强整合资金使用监管。

  ·国有金融机构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支持力度。

  ·持续开展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和科技特派团选派。

  ·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向脱贫地区倾斜。

  ·易地搬迁至城镇后因人口增长出现住房困难的家庭,符合条件的统筹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

  (二)三提升

  1. 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①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加快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并举、产加销贯通、农文旅融合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

  ·实施乡村文旅深度融合工程,推进乡村旅游集聚区(村)建设,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休闲露营等新业态,推进乡村民宿规范发展、提升品质。

  ②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

  ·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

  ·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

  ·支持东北地区发展大豆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打造食品和饲料产业集群。

  ③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

  ·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

  ·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转型升级。

  ·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

  ·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县域电商直播基地建设,发展乡村土特产网络销售。

  ·持续整治农村假冒伪劣产品。

  ④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支持农户发展特色种养、手工作坊、林下经济等家庭经营项目。

  ·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涉农企业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

  ·健全跨区域信息共享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机制,培育壮大劳务品牌。

  ·开展农民工服务保障专项行动,加强农民工就业动态监测。

  ·加强拖欠农民工工资源头预防和风险预警,完善根治欠薪长效机制。

  ·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推广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

  ·做好大龄农民工就业扶持。

  ·在重点工程项目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继续扩大劳务报酬规模。

  ·鼓励以出租、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资源资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①增强乡村规划引领效能

  ·强化县域国土空间规划对城镇、村庄、产业园区等空间布局的统筹。

  ·在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的前提下,综合运用增减挂钩和占补平衡政策,稳妥有序开展以乡镇为基本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盘活农村零散闲置土地,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

  ②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因地制宜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和农村改厕,完善农民参与和长效管护机制。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完善农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分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加强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排查和源头治理。

  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

  ·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加强专业化管护,深入实施农村供水水质提升专项行动。

  ·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

  ·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实施农村公路桥梁安全“消危”行动。

  ·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

  ·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④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

  ·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

  ·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

  ·持续提升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

  ·逐步提高县域内医保基金在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比例,加快将村卫生室纳入医保定点管理。

  ·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鼓励发展农村老年助餐和互助服务。

  ·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激励机制。

  ·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

  ·实施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⑤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持续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一体化推进乡村生态保护修复。

  ·扎实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种养循环模式。

  ·加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排查整治。

  ·加强食用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控制和产品检测。

  ·推进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

  ·加快推进长江中上游坡耕地水土流失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深度节水控水。

  ·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探索“草光互补”模式。

  ·优化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健全对超载过牧的约束机制。

  ·实施古树名木抢救保护行动。

  ⑥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构建以县城为枢纽、以小城镇为节点的县域经济体系,扩大县域就业容量。

  ·推进城乡学校共同体、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将城镇常住人口全部纳入住房保障政策范围。

  3. 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①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

  ·坚持大抓基层鲜明导向,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健全县乡村三级联动争创先进、整顿后进机制。

  ·全面提升乡镇领导班子抓乡村振兴能力,开展乡镇党政正职全覆盖培训和农村党员进党校集中轮训。

  ·推行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制度。

  ·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后备力量培育储备三年行动。

  ·优化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管理。

  ·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

  ·加强乡镇对县直部门派驻机构及人员的管理职责,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

  ②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改进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向村庄、集市等末梢延伸,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有效服务供给。

  ·强化农业文化遗产、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实施乡村文物保护工程。

  ·开展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

  ·坚持农民唱主角,促进“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

  ③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功能,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

  ·鼓励各地利用乡村综合性服务场所,为农民婚丧嫁娶等提供普惠性社会服务,降低农村人情负担。

  ·完善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等约束性规范和倡导性标准。

  ·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推广清单制、积分制等有效办法。

  ④建设平安乡村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排查预警、多元化解机制。

  ·健全农村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防范和整治“村霸”,依法打击农村宗族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

  ·持续开展打击整治农村赌博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加强电信网络诈骗宣传防范。

  ·开展农村道路交通、燃气、消防、渔船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治理攻坚。

  (三)一加强——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1.健全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改革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责任制,压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

  ·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落实“四下基层”制度,深入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优化各类涉农督查检查考核,减轻基层迎检迎考负担。

  2.强化农村改革创新

  ·启动实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

  ·健全土地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探索防止流转费用不合理上涨有效办法。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

  ·对集体资产由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登记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下实行税收减免。

  3.完善乡村振兴多元化投入机制

  ·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确保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

  ·落实土地出让收入支农政策。

  ·规范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策工具,支持乡村振兴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分省分类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化险。

  ·创新支持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信贷服务模式。

  ·发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和政府投资基金等作用。

  ·强化财政金融协同联动,在不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开展高标准农田和设施农业建设等涉农领域贷款贴息奖补试点。

  4.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养,有序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

  ·加强高等教育新农科建设,加快培养农林水利类紧缺专业人才。

  ·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作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实效。

  ·推广医疗卫生人员“县管乡用、乡聘村用”,实施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推广科技小院模式,鼓励科研院所、高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

  四、科技热点

  【考点1】202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公布啦

  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烟台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于2024年1月11日在山东烟台揭晓。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商运投产 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2023年12月6日商运投产,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模块化第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运行的核电站,标志着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领域实现了全球领先,对推动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能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神舟十六号返回,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圆满完成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于2023年5月30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
北京时间10月31日8时1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3名航天员在轨驻留154天。
此次任务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超越硅基极限的二维晶体管问世 北京大学彭练矛院士、邱晨光研究员团队构筑了10纳米超短沟道弹道二维硒化铟晶体管。创造性地提出稀土钇元素掺杂诱导二维相变理论,并发明了“原子级可控精准掺杂技术”,从而成功克服了二维领域金属和半导体接触的国际难题,首次使得二维晶体管实际性能超过业界硅基10纳米节点Fin晶体管和国际半导体路线图预测的硅极限,并且将二维晶体管的工作电压降到0.5V,室温弹道率提升至所有晶体管最高纪录的83%,研制出国际上迄今速度最快、能耗最低的二维晶体管
我国科学家发现耐碱基因可使作物增产 我国盐碱地面积达1亿公顷,占世界盐碱地总面积的近十分之一,为了更好地利用盐碱地资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研究员科研团队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和院校合作,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主效耐碱基因AT1,可以显著提高高粱、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作物在盐碱地上的产量,且在改良盐碱地的综合利用中具有重大应用前景,有望为我国粮食安全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天问一号研究成果揭示火星气候转变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春来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郭正堂团队、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所、美国布朗大学和天问一号任务工程团队,针对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丰富的风沙地貌,开展了高分辨率遥感和近距离就位的联合探测,发现了着陆区风场发生显著变化的层序证据,揭示了祝融号着陆区可能经历了以风向变化为标志的两个主要气候阶段。该研究有助于增进对火星古气候历史的理解,为火星古气候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为研究地球未来的气候演化方向提供了借鉴。
我国首个万米深地科探井开钻 5月30日上午,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深地塔科1井开钻入地。深地塔科1井开钻,旨在探索万米级特深层地质、工程科学理论,标志着我国向地球深部探测技术系列取得新的重大突破,钻探能力开启“万米时代”。
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首次发现 7月12日,《自然》杂志刊登了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单位合作的成果:首次发现在14GPa压力下达到液氮温区的镍氧化物超导体
这是由我国科学家率先独立发现的全新高温超导体系,是人类目前发现的第二种液氮温区非常规超导材料,是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证据 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
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落成启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完成的逐日工程—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SSPS地面验证系统,阐述了欧米伽SSPS创新设计方案、理论创新、技术突破、工程实现及实验结果。远距离高功率微波无线传能效率(距离55m,发射2081瓦,波束收集效率87.3%,DC-DC传输效率15.05%)与功质比等主要技术指标世界领先。
科学家阐明嗅觉感知分子机制 山东大学孙金鹏教授团队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乾研究员团队合作,应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TAAR家族成员之一的小鼠TAAR9(mTAAR9)受体在4种不同配体结合条件下与Gs/Golf(嗅觉特异性Gα)蛋白三聚体复合物的结构,进一步结合药理学分析揭示了mTAAR9感知配体后被激活的分子机制。同时,该研究也提出了嗅觉受体“组合编码”识别配体的结构机制,阐明了II类嗅觉受体独特的激活方式
该研究阐释了II类特异嗅觉受体感知气味的分子机制,为嗅觉受体家族识别配体奠定了理论基础,对开发靶向嗅觉受体的新药也有重要意义。

  【考点2】海洋领域

  1.我国首艘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标船列编

  2023年1月16日,我国首艘具有破冰功能的大型航标船“海巡156”轮【海巡156轮,于2019年4月开工建造,总长74.9米,型宽14.3米,型深6.2米,排水量约2400吨,采用全电力驱动、双回转舵桨推进系统,在5节航速下能破冰0.5米,在3.5节航速下能破冰0.6米,在海冰条件下具有优秀的操控能力和航标作业能力。】在天津列编,标志着我国目前排水量最大、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航标船正式投入使用。该船总长74.9米,排水量约2400吨,列编后主要用于航道助航设施维护、水上应急搜救等任务。

  2.中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开启首航

  2023年12月24日,中国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离港出海,进行首次试运营,在12月25日结束,随即开始第二次试运营。

  2024年1月1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吴淞口国际邮轮港顺利开启首航。2024年1月21日,中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三次商业航行 接待游客近万人次。

  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返回三亚

  “奋斗者”号,是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于2016年立项,由“蛟龙”号、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的研发力量为主的科研团队承担 。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

  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着“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返回三亚。

  【考点3】航空领域

  1.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M亮相首届通航展

  AG600水陆两栖飞机,全称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简称:AG600,代号:“鲲龙”)是中国为满足森林灭火和水上救援的迫切需要,首次研制的大型特种用途飞机。

  2023年11月,由中国航空工业自主研制的大型水陆两栖飞机“鲲龙”AG600亮相首届通航展。

  2.C919飞机正式投入运营

  C919飞机全称COMAC919,是中国按照国际民航规章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民用飞机。于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飞。2022年8月1日,中国商飞宣布,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取证试飞。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12月9日,编号为B-919A的C919全球首架机正式交付中国东方航空。2023年1月1日,中国东方航空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测试飞行。

  2023年5月28日,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首发用户为中国东方航空。

  2023年12月13日,中国东航接收的第三架C919国产大飞机正式投入运营。

  截至2023年12月,共交付3架飞机给1个国家的1家用户。中国东航为C919大型客机的全球最大用户。

  2024年2月17日,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起飞参加第九届新加坡国际航空航天与防务展。

  【考点4】发电站

  1.我国首次实现固态氢能发电并网

  2023年3月25日,我国固态氢能发电并网首次在广州和昆明同时实现,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将光伏发电制成固态氢能应用于电力系统。项目存储的165公斤氢能在用电高峰时,可持续稳定供电23小时,将推动大规模稳定消纳清洁能源、加快建成新型电力系统。

  2.全球海拔最高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

  2024年1月11日,四川甘孜雅砻江道孚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项目场址海拔4300米,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设计年发电量约30亿千瓦时。建成后,每天可存储电量1260万千瓦时,可满足200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需求

  五、航空航天领域

  【考点1】天宫

  中国空间站(天宫):一个核心舱+两个实验舱+载人飞船+货运飞船。

  命名 代号
核心舱 “天和” TH
实验舱 “问天” WT
实验舱 “梦天” MT
载人飞船 “神舟” SZ
货运飞船 “天舟” TZ

  1.2021年4月29日,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搭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2.问天实验舱是中国空间站第二个舱段,也是首个科学实验舱。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

  3.2022年10月31日,梦天实验舱搭乘长征五号B遥四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11月3日,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

  【考点2】天宫课堂

“天宫课堂”第一课 2021年12月9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一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介绍展示了空间站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纸花转)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活动。
“天宫课堂”第二课 2022年3月23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太空教师”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进行授课,在轨生动演示微重力环境下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太空抛物实验等,深入浅出讲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同时展示了部分空间科学设施,介绍了在空间站的工作生活情况。
“天宫课堂”第三课 2022年10月12日下午,“天宫课堂”第三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新晋“太空教师”神舟十四号乘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航天员还重点介绍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水稻拟南芥种植研究情况,展示了科学手套箱剪株操作。
“天宫课堂”第 2023年9月21日15时48分,“天宫课堂”第四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中国航天员首次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授课。
在约48分钟的授课中,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生动展示介绍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球形火焰实验、奇妙“乒乓球”实验、动量守恒实验以及又见陀螺实验,并生动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考点3】神舟系列

神舟飞船 发射时间 发射地点 运载火箭 航天员 返回时间 返回地点 在轨时长
神舟十四号 2022年6月5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长征二号F遥十四 陈冬、刘洋、蔡旭哲 2022年12月4日 东风着陆场 6个月
神舟十五号 2022年11月29 长征二号F遥十五 费俊龙、邓清明张陆 2023年6月4日 6个月
神舟十六号 2023年5月30日 长征二号F遥十六 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 2023年10月31日 5个月
神舟十七号 2023年10月26日 长征二号F遥十七 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   5个月
神舟飞船 主要内容
神舟十四号 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正式开启。任务主要目的为: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完成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日常维护维修等相关工作
神舟十五号 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22年的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任务主要目的为:验证空间站支持乘组轮换能力,实现航天员乘组首次在轨轮换;开展空间站舱内外设备及空间应用任务相关设施设备安装与调试,进行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空间站日常维护维修;验证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常态化运行模式
神舟十六号 相比以往乘组,神舟十六号乘组有3个特点:
一是“全”:首次包含了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3种类别的航天员类型;
二是“新”: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首次执行飞行任务;
三是“多”:航天员景海鹏第四次执行飞行任务,将是中国目前为止“飞天”次数最多的航天员。
此前,航天员景海鹏先后参加过神舟七号、九号、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
神舟十七号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
是空间站建造任务启动以来,平均年龄最小的航天员乘组。

  【考点4】天舟系列

天舟货运飞船 时间 发射地点 运载火箭 主要内容
天舟三号 2021年9月20日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 长征七号遥四 天舟三号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及建造阶段的第五次飞行任务。
天舟四号 2022年5月10日 长征七号遥五 是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发射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全面建造阶段的大幕正式开启,这将为稳步推进我国空间站工程任务、打造国家太空实验室奠定基础。
天舟五号 2022年11月12日 长征七号遥六 是世界现役货物运输能力最大、在轨支持能力最全面的货运飞船。
天舟六号 2023年5月10日 长征七号遥七 是中国载人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发射的首发航天器,是改进型货运飞船的首发船。
2024年1月19日20时37分,天舟六号货运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

  【考点5】探日

  1.羲和号

  2021年10月14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2022年8月30日,“羲和号”成果正式发布,创下5个国际首次:

  (1)国际首次实现了“双超”(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卫星平台技术在轨性能验证及工程应用;

  (2)完成了国际首次太阳空间HQ成像光谱仪在轨应用;

  (3)成功实现了国际首次空间太阳HQ波段光谱扫描成像;

  (4)国际首次在轨获取太阳HQ谱线、SiⅠ谱线和FeⅠ谱线的精细结构;

  (5)国际首次在轨采用原子鉴频原理。

  2.夸父一号

  2022年10月9日,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开启对太阳的探测之旅。该卫星主要用于研究“一磁两暴”,即太阳磁场、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的起源、相互作用和彼此关联,也为灾害性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

  2024年1月1日,成功地记录了第25太阳活动周最大的耀斑。

  【考点6】卫星火箭发射

  1.我国首颗生态环境综合高光谱观测业务卫星投入使用

  2023年4月4日,我国首颗生态环境综合高光谱观测业务卫星正式投入使用。这颗卫星在2021年9月7日成功发射,具备同时对大气环境、地表水体和陆表生态变化等环境要素开展定量化、高光谱观测的能力,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卫星在轨交付后,可在大气、水、自然生态等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业务中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2.中国国内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力箭一号

  力箭一号是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抓总、中科宇航公司参与研制的首型固体运载火箭,也是中国国内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

  2023年6月7日12时10分,力箭一号遥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24年1月23日12时03分,力箭一号遥三商业运载火箭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泰景一号03星、泰景二号02星/04星、泰景三号02星、泰景四号03星等5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力箭一号运载火箭的第3次飞行。

  3.“1箭41星”发射圆满成功 中国航天再创新纪录

  2023年6月15日13时3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6A星等41颗卫星发射升空,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1箭41星”创造了中国航天发射“一箭多星”的新纪录。

  4.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

  2023年7月12日上午,朱雀二号遥二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按程序完成了飞行任务,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至此,朱雀二号成为全球首枚成功入轨的液氧甲烷火箭,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在新型低成本液体推进剂应用方面取得突破。

  5.爱因斯坦探针卫星

  2024年1月9日15时0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设计寿命5年,搭载了宽视场X射线望远镜和后随X射线望远镜两台有效载荷,首次大规模运用“龙虾眼”微孔阵列聚焦成像技术,观测视野更大,探测灵敏度和空间分辨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在软X射线波段开展实时动态巡天监测,能够精准捕捉宇宙中更加遥远和转瞬即逝的天体爆发现象,对研究恒星活动、黑洞和中子星等的形成、演化、并合等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这是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继“悟空”“墨子号”“夸父一号”等卫星之后,研制发射的又一颗空间科学卫星,将进一步推动对宇宙的探索和认识。

  6.引力一号“首飞”圆满成功 多项首创大幅提升我国固体火箭运力

  2024年1月11日13时30分,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山东海阳附近海域使用引力一号遥一商业运载火箭,将搭载的云遥一号18—20星3颗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引力一号商业运载火箭的首次飞行。

  引力一号的研制采用了多项创新技术,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全球最大固体运载火箭。它的成功首飞大幅提升了我国固体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也丰富了我国运载火箭型谱。

  引力一号火箭高30米,起飞推力600吨,能将4.2吨重的航天器送入距地球5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可满足中低轨卫星批量组网发射和中大型航天器快速响应发射需求。引力一号通过采用首创的全固体捆绑技术,大幅提高了火箭的运载能力。

  六、社会热点

  1.金砖国家正式迎来新成员

  从2024年1月1日起,沙特、埃及、阿联酋、伊朗、埃塞俄比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金砖成员国数量从5个增加到10个。

  2.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口号会徽和吉祥物正式发布

  2024年1月11日,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口号、会徽、吉祥物在黑龙江哈尔滨发布。本届赛会口号为“冰雪同梦,亚洲同心”、会徽“超越”、吉祥物“滨滨”和“妮妮”同步亮相。这标志着本届亚冬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入新的阶段。

  3.我国内地至南太平洋岛国的首条定期商业航线开通

  2023年12月20日上午,一架搭载132名旅客的中国南方航空CZ5055航班平稳降落在莫尔兹比港国际机场,标志着广州—莫尔兹比港直飞航线正式开通。莫尔兹比港是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此次开通的航线是中国内地至南太平洋岛国的首条定期商业航线。

  4.首届链博会11月28日在京开幕

  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新国展)举办,主题为“链接世界,共创未来”。

  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是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聚焦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注重绿色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

  5.中国新增三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3年11月1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中国河北宽城传统板栗栽培系统、安徽铜陵白姜种植系统和浙江仙居古杨梅群复合种养系统三项遗产系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截至目前,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增至22项,数量继续保持世界首位。

  6.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项

  2023年11月4日,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公布,中国安徽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江苏洪泽古灌区、山西霍泉灌溉工程、湖北崇阳县白霓古堰4个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4项,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是全球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7.中宣部授予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时代楷模”称号

  2023年10月20日,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60年来,中国援外医疗队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他们用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8.《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发布

  2023年10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

  白皮书约2.8万字,全面介绍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的丰硕成果,阐明中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同各国一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决心和行动。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实打实、沉甸甸的重大历史性成就,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中国与2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1份自贸协定,与45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十年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

  下一步,中国将继续与所有共建国家一道,建设更加紧密的卫生合作伙伴关系、互联互通伙伴关系、绿色发展伙伴关系、开放包容伙伴关系、创新合作伙伴关系、廉洁共建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为加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活力。

  9.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成功

  2023年9月17日,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球首个以茶为主题的世界遗产。历经千年保护与发展,该遗产形成了林茶共生、人地和谐的独特文化景观。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增至57项。

  10.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正式启动

  2023年8月28日,国家林草局发布,作为全力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大标志性战役的重中之重,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正式启动。

  黄河“几字弯”是荒漠化综合防治三大标志性战役的发起地,地跨华北、西北,包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五省区。区域内分布着库布其、乌兰布和、腾格里、毛乌素等沙漠沙地,以及黄土高原,是影响京津及东部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沙源区和路径区,也是黄河中下游泥沙的主要来源地。

  未来十年,三北工程黄河“几字弯”片区将以毛乌素沙地、库布其、乌兰布和沙漠治理为重点,通过实施一批区域性系统治理项目,重点解决好沙患问题、水患问题、盐渍化问题、农田防护林问题、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河湖湿地保护问题六大生态问题。

  11.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

  2023年7月6日,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联世界 生成未来”为主题,参展企业数量、展览面积均创历届之最,5万平方米的主展区涵盖核心技术、智能终端、应用赋能、前沿技术四大板块,首发首展新品达30余款。

文章页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左图:客服二维码
验证信息:公职考试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Q群福利小灶

省考交流群:716925560
加群验证信息“福利”
刷题、资料、督学、答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