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试题资料

首页 > 甘肃事业单位考试 > 试题资料

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每日一练(2024.3.29)

华图教育 | 2024-03-29 10:39

收藏

文章页

  一、单选题

  1.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

  B.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C.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D.矛盾双方相互对立是无条件的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意思是蝉噪阵阵,林间愈见寂静,鸟鸣声声,山中更觉幽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意思是贵族人家里飘出酒肉的香味,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以上诗句皆体现了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原理。B项正确,当选。

  因此,选择选项B。

  【拓展】A项:矛盾双方是相互对立的,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又叫斗争性,如互相否定、互相反对、互相限制、互相离异、互相分化、互相批评等。A项排除。

  C项: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体现为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依赖,互为条件,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C项排除。

  D项:斗争性指矛盾双方相互限制、相互排斥、相互否定,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D项排除。

  2.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后,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包括: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致对外

  D.一边倒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毛泽东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新中国建立前夕,党中央着手研究和制订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可知,不包括C选项。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容是:(1)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旧中国的外国使节将失去外交代表的身份,只能作为普通外国侨民;(2)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处理,凡有损中国主权的条约一律废除;(3)肃清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同时处理好外国人拥有的企业和房地产以及外国政府、私人或团体在中国兴办的文教事业;(4)凡与国民党政府断绝关系并对新中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一边倒”指的是倒向社会主义国家一边,倒向苏联,但绝对不是一切依赖、更不是不要独立自主。

  3.商品之间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互补关系,另一种是替代关系。替代关系是指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同一种欲望。下列选项中,属于替代关系的是:

  A.眼镜框和眼镜片

  B.西装和领带

  C.录音机和磁带

  D.风扇和空调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市场主体知识。

  第二步,替代品是在消费中相当程度上可互相代替的商品,一般说来,某种商品的替代品价格越高,就显得这种商品相对便宜,因而对这种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反之则相反。

  题干中,风扇和空调属于替代品。D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BC项:互补品是经常放在一起消费的商品,如汽车与汽油,如果汽油价格暴涨,使用汽车就会变得昂贵,因而对汽车的需求会下降。因此,当某种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涨时,这种商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减少。ABC项属于互补品。ABC项错误。

  4.由于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腐败无能,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被迫与列强签订了大量的不平等条约。( )是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A.《望厦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南京条约》,又称《万年和约》《白门条约》《江宁条约》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由中英双方于1842年8月29日在南京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望厦条约》又称《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是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7月3日清朝与美国在澳门的望厦村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政府与美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A项排除。

  C项:《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C项排除。

  D项:《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中国与十一国关于赔偿1900年动乱的最后协定”等,是中国清政府代表奕劻、李鸿章与英、美、俄、法、德、意、日、奥、比、西、荷十一国外交代表,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于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1901年9月7日)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排除。

  5. 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性质、严重程度等因素用不同颜色予以表示,下列预警级别由高到低依次排序正确的是:

  A.橙、黄、蓝、红

  B.黄、蓝、红、橙

  C.红、橙、黄、蓝

  D.蓝、红、橙、黄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因此,选择C选项。

  二、多选题

  6.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规律的有:

  A.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B.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C.日日复日日,年年复年年

  D.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答案】AB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质量互变规律揭示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表现为质与量的统一量变与质变是事物运动两种基本的状态,—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表现为由量变到质变和由质变到量变的质量互变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量变中会有局部质变,质变中也伴随新的量变和积累。

  A项:“绳锯木断”指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水滴石穿”意思是水一直向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后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不懈,事情就能成功。都体现了在量的积累下,量变会促成质变。与题意相符,当选。

  B项:“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意思是千里长的大堤,往往因蚂蚁洞穴而崩溃。比喻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体现了量变引起了质变,与题意相符,当选。

  D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体现的是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质变,促进事物的发展,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ABD选项。

  【拓展】C项:日日复日日,年年复年年的意思是过着同样的生活,每天做着同样的事情,没有任何变化,未体现质量互变规律。C项错误。

  7.社会分配机制主要有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三个层次。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三次分配的是:

  A.伤残军人抚恤金

  B.民间捐赠

  C.慈善事业

  D.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答案】B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体制和制度知识。

  第二步,第三次分配是指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社会救助、民间捐赠、慈善事业、志愿者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制度和机制,是社会互助对于政府调控的补充。

  因此,选择选项BC。

  【拓展】A项:军人抚恤金属于政府转移支付,是通过政府发挥作用来实现的一种财富再分配,属于再分配。A项排除。

  D项:最低工资标准是市场经济作用下而自发形成的收入分配体系,因此提高最低工资保障属于初次分配。D项排除。

  8.关于下列诗句所关联的节日,下列对应正确的有: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重阳

  B.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七夕

  C.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寒食

  D.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端午

  【答案】AC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知识。

  第二步,A项:“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意思是遥想家乡兄弟们登高的时候,遍插茱萸时唯独少我一个人,描写的是重阳节。A项正确。

  C项:“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出自唐代韦应物的《寒食寄京师诸弟》,意思是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凄清,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描写的是寒食节。C项正确。

  D项:“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出自南宋吴文英的《澡兰香·淮安重午》,意思是请不要再唱江南的古曲,那幽怨悲抑的哀曲,怎能安慰屈子的沉冤,描写的是端午节。D项正确。

  因此,选择ACD选项。

  【拓展】B项:“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出自唐代韩愈的《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意思是薄薄云丝四面散去,天上不见银河,空中清风飘飘,月光如荡漾的水波,描写的是中秋节。B项错误

  三、判断题

  9.“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从哲学上看,这句话强调了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打铁还需自身硬”强调了内因在事物发展变化中的根本。

  因此,本题正确。

  【拓展】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10.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秋收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 )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共党史知识。

  第二步,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因此,本题错误。

  【拓展】对人民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基本内容包括:军队必须无条件地置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中央军委权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指挥。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