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判断部分考查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了考查人文知识,还要考查一些科技知识,其中光学现象这部分知识点中常见考查方式为让考生判断这一光学现象对应的光学原理是否正确,故而这部分的知识点需要考生重点掌握并识记每个光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典型现象包括哪些。
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光,光的本质是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也是波,速度为宇宙中目前已知的最大速度30万公里每秒。通常我们所说的光年,是距离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指的是光走一年的距离,我们在夜晚所见的星光,并非某星球此时此刻的光,而是数百万年前的光,只因距离几百万光年,到达地球已经经历几百万年。
可见光的光波波长范围在380—780nm之间,而可见光中光波最长的为红色光,波长最短的为紫色光,所以红色光的穿透力也最强,其中红色光以外的即为红外线,紫色光以外的即为紫外线,故而红外线与紫外线均为不可见光。
波长越长,往往越不容易被干扰和散射,所以生活中采用红灯作为交通信号灯。之所以天空呈现蓝色,则是由于蓝光波长短,被干扰散射。
红外线与紫外线这部分知识点在考试中比较常见的出题方式为让考生判断某一生活中的物品对应的应用是否正确,所以这一部分需要考生重点掌握红外线与紫外线在生活中的典型应用。
生活中的遥控器,明明没看到有光射进电视,却可以换台,正是因为红外不可见;有时候走进一些超市,不用自己开门,也可以自动打开门,也是因为红外感应;疫情期间测温用的也是红外线原理。
而紫外线的运用,有杀菌,验钞,合成维生素d(促进人体钙和磷的吸收)。
除此以外,还会考察传播方面的性质尤其是直线传播和反射。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例如影子的形成,光受到物体遮挡,所以背后有阴影;小孔成像,蜡烛的光射过纸张中的小孔上方的光会到达下方,下方的光会到上方于是形成倒立的蜡烛影像;日食,是由于月亮运动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导致有阴影。
同时,光在传播时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发生反射现象任何物体表现出的颜色,其实就是它反射出来的那部分光线的颜色。
常见的会发生反射的有镜子、凹凸面镜、水中的倒影、月光下的水坑(面对月亮走路,月光射进水坑,水面会将光反射进人眼)、月亮发光、潜望镜、汽车观后镜、自行车尾灯、杯弓蛇影。
下面通过一道题来检验一下。
【试题练习】(单选题)下列说法中,所含光学知识原理达两种以上的是( )
A.镜中花水中月
B.凸透镜
C.海市蜃楼
D.潭清疑水浅
【华图解析】答案选C。A选项镜中花水中月原理与照镜子原理一致,属于光的反射;B选项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D选项潭清疑水浅属于光的折射。C选项海市蜃楼,是地球上的物体反射的光经大气折射而成的虚像,C选项中所含两种光学现象,故本题选择C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