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事业单位招聘公告

首页 > 甘肃事业单位考试 > 招考信息 > 招聘公告

2024年甘肃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公开招聘专职聘用制护林员115人公告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 | 2024-10-11 16:04

收藏

文章页

  为进一步加强子午岭林区护林人员队伍建设,切实保护森林资源安全,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决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专职聘用制护林员,现就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招聘单位及人数

  本次公开招聘专职聘用制护林员115名,其中: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分局基层林场8名、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宁县分局基层林场27名、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合水分局基层林场35名、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华池分局基层林场45名。
    附件1: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公开招聘专职聘用制护林员岗位计划简表.xls

  专职聘用制护林员按劳动合同制人员管理,不具有公务员或事业人员身份,不占编制,上岗后均安排在基层林场所属资源管护站从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二、招聘人员基本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三)庆阳市户籍;

  (四)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

  (五)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1979年10月至2006年10月期间出生);

  (六)热爱林草事业,自愿从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服从安排、品行良好,具有吃苦奉献精神;

  (七)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符合岗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八)林草相关专业毕业生、退役军人、定居在林区的林场职工家属及林区居民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

  (九)各林场具体招聘条件详见《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公开招聘专职聘用制护林员岗位计划简表》(附件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报考:

  (一)受到党纪、政务处分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的人员;

  (二)受刑事处罚期限未满或者正在接受司法调查尚未作出结论的人员;

  (三)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

  (四)已与其他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尚未解除的人员;

  (五)曾被聘为甘肃省子午岭国有林场专职聘用制护林员,未到单位报到或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人员;

  (六)其他不适宜从事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人员。

  三、招聘工作程序

  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按照发布公告、报名初审、笔试测试、面试考核、体检、人选确定、签订合同等程序进行。

  (一)报名初审

  本次公开招聘采取现场报名的方式,不接受电话、网络、委托及其他方式报名。每位报名考生限报一个岗位。

  1、报名时间:2024年10月19日—10月20日(上午8:30-12:00,下午14:30—18:00)。

  2、报名地点:甘肃省子午岭林业管理局正宁、宁县、合水、华池分局基层林场(具体报名地点详见附件1)。

  3、报考人员须提交以下材料:

  (1)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毕业证、学籍资料(2002年及以后取得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需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2002年前取得的大专及以上学历的需提供《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或毕业生登记表等学籍档案资料;取得中专学历的,需提供毕业生登记表等学籍档案资料或学校出具的学历证明;取得高中学历的,需提供毕业生登记表等学籍档案资料或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出具的学历证明;取得党校、军队院校学历的,需提供毕业生登记表等学籍档案资料或学校出具的学历证明。)及其他相关证书原件及复印件,退役军人须提供退役证等相关原件和复印件;

  (2)《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公开招聘专职聘用制护林员报名表》(附件2,一式两份,正反面打印并签名);

  (3)近期免冠彩色蓝底2寸照片5张(背面注明姓名、报考岗位代码等信息);

  (4)户籍所在地开具的无犯罪证明;

  (5)个人征信证明。

  提交的报名材料必须真实、准确,相关证件不得以证明材料代替;凡报名所需材料提交不齐全的,不予报名。逾期未提交资料进行资格审查的视为自动放弃。

  4、资格审查: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成立公开招聘专职聘用制护林员资格审查组,严格按照公告公布的招聘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时间为:2024年10月21日—10月23日,资格审查合格后方能参加笔试测试。对不符合招聘条件、不能提供资格审查所需材料、提供材料信息不实的人员,现场取消报名资格。

  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在招聘任何环节发现报考人员不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均取消其报考资格。

  (二)笔试测试

  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总分100分。笔试内容主要以时政、市情、森林资源管护等基础知识为主,考点设在庆阳市西峰区,具体考试时间、地点以笔试准考证为准。

  考生必须携带《笔试准考证》和本人有效身份证(身份证遗失的,凭有效期内的临时身份证明或户口簿)原件参加笔试,证件不齐全者不得考试。

  原则上招聘计划人数与应试人数不低于1:2,未达到开考比例的,不设开考比例,设置最低合格分数线,低于最低合格线的考生,不得进入下一环节。笔试测试成绩最低合格线,由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公开招聘专职聘用制护林员领导小组在考后根据题本难易程度、考生成绩分布、岗位竞争等情况划定。

  (三)面试考核

  面试考核实行百分制,采取面谈、考察、政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要考核报考人员的形态举止、语言表达、交流沟通和应急处突方面的心理素质及能力表现等,面试成绩当场公布。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参加面试考核人员依笔试成绩由高分到低分的顺序,按面试考核人数与招聘计划数1.5:1的比例确定(凡出现小数点的都予以“进一”取整),末位考生笔试成绩并列者,一并进入面试考核。达不到面试考核比例的,笔试测试合格线以上考生直接进入面试考核,面试考核成绩低于80分者不予聘用。

  (四)总成绩确定

  报考人员的总成绩按笔试成绩×40%+面试成绩×60%计算确定。笔试、面试和总成绩如出现小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点第三位四舍五入)。若同一岗位报考者的总成绩在该岗位招聘人数的末尾出现并列,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顺序确定名次。总成绩在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网站公布。

  (五)组织体检

  根据总成绩由高到低的顺序,按本岗位招聘计划数1:1的比例确定参加体检的人选。体检参照《关于修订<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体检标准(试行)>及公务员录用体检操作手册(试行)的通知》(人社部发〔2016〕140号)执行。拟招聘人员对体检结论如有异议,须在公布体检结论之日起七日内提出复检申请。复检只能在指定时间、指定医院进行一次,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体检不合格或放弃体检资格的,按该岗位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等额递补,体检合格者纳入初步人选名单。体检和复检费用由体检者本人承担。体检时须提供本人《笔试准考证》和有效身份证明。

  (六)人选确定

  对拟聘用人员在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网站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对公示中有反映,经调查核实,不符合招聘条件的拟聘用人员,取消聘用资格。公示期间取消聘用资格和主动放弃的,按该岗位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依次等额递补,并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拟聘用人员经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集体研究通过,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审核备案。

  (七) 签订合同

  聘用人选确定后,甘肃省子午岭基层林场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责、义务,首次签订合同期限不得超过5年。聘用人员试用期6个月,试用期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聘用资格。今后续聘、解聘、辞退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子午岭国有林场专职聘用制护林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办理。

  四、工资待遇

  专职聘用制护林员薪酬标准按照庆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庆阳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庆阳市财政局印发的《子午岭国有林场护林队伍建设保障方案(试行)》(庆市人社发〔2022〕172号)执行,初次工资基数为4000元/月,其中:基本工资3000元/月,工龄工资50元/月,岗位工资人均650元/月,绩效工资300元/月。享有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五、相关事宜

  1、本次招聘不指定考试教材,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请广大报考人员保持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2、报考人员务必保持通讯畅通,同时要密切关注公告发布网站招聘信息。对因通讯不畅或未关注招聘信息造成的后果,由本人承担。

  3、凡弄虚作假或有违规行为者,无论何时发现,一经查实,即取消资格。

  4、未尽事宜按照公开招聘有关政策文件规定执行。必要时通过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网站发布补充公告,请报考人员随时关注。

  咨询电话:

  市 林 草 局 联系电话:0934-8213849

  正宁林管分局 联系电话:0934-6121470

  宁县林管分局 联系电话:0934-6622496

  合水林管分局 联系电话:0934-5524704

  华池林管分局 联系电话:0934-5121807

  监督电话:

  庆阳市纪委监委派驻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纪检监察组:

  0934-8217289

  附件:


扫码查看岗位表

  附件2: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公开招聘专职聘用制护林员报名表.xls

  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

  2024年10月11日

  原文标题:庆阳市林业和草原局2024年公开招聘专职聘用制护林员公告

  文章来源:https://lycy.zgqingyang.gov.cn/xwzx/tzgg/content_306794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