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公共基础

首页 > 甘肃三支一扶考试 > 备考技巧 > 公共基础

【公基备考】关于“三伏天”的常识

甘肃华图 | 2024-10-12 09:52

收藏

文章页

  一、什么是“三伏天”

  夏季三伏天指的是初伏、中伏和末伏,这是中国古代历法中一年中最热时段的特有称谓,通常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亦指天气太热,宜伏不宜动之意。它的日期是由二十四节气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入伏”后,全国多地将会进入持续高温模式。

  二、“三伏天”的特点

  三伏天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

  三、“三伏天”是怎么计算的

  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

  (1)初伏

  时间:初伏是三伏天的开始,其日期由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决定。(例如:2006年的夏至,是公历年的6月21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年的7月20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

  特点:初伏时,天气开始逐渐变得炎热,但相比中伏和末伏,其热度可能还未达到顶峰。

  (2)中伏

  时间:中伏位于初伏之后,通常持续10天或20天,在多数年份中,中伏包括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至第五个庚日,共计10天;但在有些年份,由于闰月的存在,中伏可能会延长至20天。(还是以2006年为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7月30日,就进入了第二伏。)

  特点:中伏是三伏天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往往感到闷热难耐。

  (3)末伏

  时间:末伏位于中伏之后,是三伏天的最后阶段。其开始日期为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通常持续10天。(依旧以2006年为例,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也就是8月9日,就进入了第三伏。)

  特点:虽然末伏已经接近秋天的脚步,但天气仍然炎热,只是相比中伏可能略有缓解。此时,人们仍需注意防暑降温。

  四、“三伏天”最热的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五、“三伏天”养生小贴士

  (1)不宜大量吃冰

  三伏天时气温炎热,此时,身体体温上升,吃冰的之后会冲淡胃液、刺激肠道、促使肠道蠕动和亢奋,减少食物在小肠停留的时间,影响到人体对食物的吸收和利用、造成脾胃损伤。

  (2)注意食酸补盐

  夏季容易出汗,盐分也会损失很多。如果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最好多吃酸味以固表,多吃咸味以补心。夏季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较弱,饮食适合清淡不适合肥甘厚味。西瓜、绿豆汤、乌梅小豆汤是消暑的最佳饮品。

  (3)夏练三伏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比如:游泳、钓鱼、太极拳等等。

  【知识小测验】

  “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一般是:

  A.5天

  B.10天

  C.15天

  D.30天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第二步,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因此,选择B选项。

文章页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