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教学中采用“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先去尝试练习或操作,依靠自己的努力初步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练习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讲解。这是( )。
A.自学辅导教学法 B.尝试教学法
C.“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 D.实践操作法
2.动作技能练习成绩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是()。
A.起伏现象 B.中止现象
C.高原现象 D.个体疏导
3.下列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 )。
A.小名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干净 B.小李总是烟酒不离
C.小刘主动退还老板多找给的钱 D.小雄有病不去看医生
4.下列对学生违纪行为的矫正与处理,不恰当的是( )。
A.全面准确把握出现违规行为的根本原因 B.正确认识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意义
C.正确运用惩罚 D.分析原因,严厉惩罚
5.毛毛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学一个月后,毛毛的这种行为消失了。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 )。
A.言语信息的学习 B.智慧技能的学习
C.动作技能的学习 D.态度的学习
6.操作技能形成的关键环节是()。
A.模仿 B.练习
C.学习 D.记忆
7.在学校里,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是( )。
A.真诚,同理心,深切的了解 B.真诚,接纳与信任,同理心
C.真诚,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 D.同理心,接纳与信任,深切的了解
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从教师的角度可以理解为( )。
A.走路一定要身体端正
B.对学生下达命令一定要正确
C.自己做好了,不用教育学生,学生自然会学好
D.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却会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
9.某中学生甲某,因交友不慎参与了重大盗窃案,被市公安局拘留,其班主任将这件事写成一篇通讯报道,文章采用了甲的真实姓名并描述了事件经过,在当地报纸发表,该班主任的行为( )。
A.表现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真实报道能更好的发挥对未成年学生的教育作用
B.表现了教师的社会责任感,通过社会热点问题引起大家对教育的思考
C.违反了法律要求的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姓名的规定
D.侵犯了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权
10.由于制定机关的性质和法律地位不同,他们所指定的教育法具有不同的效力,按照效力大小排序,下列正确的是( )。
A.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
B.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教育单行法律、教育行政法规、教育基本法律
C.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教育行政法规、教育基本法律、教育单行法律
D.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教育行政法规、教育单行法律、教育基本法律
【参考答案】
1.B
【解析】邱学华专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尝试实验新的教育理念:从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到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活动有其鲜明的特征,概括成两句话就是“先练后讲”“先学后教”的方式。故本题选B。
2.C
【解析】通常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题干中动作技能练习成绩在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就是高原现象。A选项起伏是指在练习过程中,其成绩时而下降,时而提高的现象。故本题选C。
3.C
【解析】道德行为是个体道德认识的外在表现,也是个体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它还是个体实现道德动机的手段。道德行为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是个体对他人和社会利益的自觉认识和自由选择的表现。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并不是孤立的纯粹道德意义上的行为,它可以进行善恶评价。善恶的标准取决于它是否有利于他人和社会。能反映品德较好的是小刘主动退还老板多找的钱,A选项职能说明小名习惯较好,C和D选项是不好的行为习惯。故本题选C。
4.D
【解析】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学生违纪的行为,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机会。针对违纪的学生,教师要保持冷静,全面准确把握违纪行为的根本原因,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对学生违纪行为的矫正与处理,要正确认识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意义,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还要注意惩罚不是体罚。要掌握正确地运用惩罚的具体方法,注意合法性,不要超越权限,惩罚的目的是教育,不能为惩罚而惩罚。惩罚应当合理、公平、准确、灵活。惩罚还要与对学生的尊重相结合,并尽可能扩大教育面。分析原因是处理学生违纪行为的重要前提,但惩罚的措施和严厉程度,要视具体情况而定,D项表述过于绝对。故本题选D。
5.D
【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毛毛先前害怕见陌生人,但是过一段时间后不再害怕陌生人,体现的是态度上的变化。故本题选D。
6.B
【解析】练习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通过应用不同形式的练习,可以使个体掌握某种技能。故本题选B。
7.C
【解析】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有三个:一是真诚,二是接纳与信任,三是深切的了解。故本题选C。
8.D
【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强调的是教师的示范性,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故本题选D。
9.C
【解析】法律要求的报道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姓名的规定违反了学生的隐私权。故本题选C。
10.A
【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教育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教育规范文件,效力仅次于宪法。故本题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