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归纳题我们一般把它分为“概括”和“归纳”两个方法来答题。我们一般都知道,概括归纳题的答案可以基本来源于材料,很多时候找到主旨句和关键词,进行摘抄就可以形成答案,但这仅限于概括,归纳则不同,那什么是归纳呢,什么时候要归纳,又该如何归纳?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一、什么是归纳
归纳的基本定义就是“归拢使之有条理”,就是按照事物的属性来进行分门别类。
例1:把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类,我们可以按照性别分为男生女生;也可以按照喜欢的颜色分为喜欢粉色的、喜欢黑色的、白色的等;也可以按照年龄来进行分类;......
通过例1,可以发现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多样,这取决于事物的属性也是多样的,一个事物同时具有多种属性,按照何种属性分类都没有对错。但同时按照两个属性分,显然就会自相矛盾。
因此,归纳就是按照事物属性进行分门别类,同时还应保证类别的一致性。包含两个方面:类与类之间、以及分类内部。
例2:
水果:苹果、香蕉、草莓、西红柿。
蔬菜:青椒、茄子、西葫芦、西红柿。
电脑配件:U盘、鼠标、键盘、移动硬盘。
例2中,对于蔬菜的分类则是合适的,包含的都是蔬菜类别的事物,并且与水果都属于食物类,类别之间一致;而水果的分类中,包含一般被认为是蔬菜的西红柿,不合适;最后电脑配件的分类则是在类与类之间不一致,电脑配件,可以与电子产品、电脑种类等并列,但在此处与事物并列,显然是比较混乱的。
在申论中,我们自然不可能去分类学生、食物等,分类什么,和题目作答要求直接相关。比如归纳原因,那么可能有: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历史遗留因素、现在存在问题;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等。每一种分类,基本都有它相对应的其他类别,集合起来又成为一个大类,类似于生物中的“种”和“属”关系,也就是类别的度量单位。
二、何时要归纳
对于什么时候要归纳,首先大家要把握一个原则:能够去归纳,尽量去归纳。归纳后的答案不单是分条列点的,而且每个要点以总分形式呈现,看起来非常的整齐,一定程度上也是更优秀的答案。而比较难归纳的时候,一般要归纳的有这么几种情况:
题干中出现“分类”、“归纳”等字样;
题干中出现“总结”、“整理”、“层次”、“条理”等词语;
如何去归纳
归纳在形式上其实就是分类,如何归纳其实结合定义已经比较清楚了,那么我们要把握的其实就是两点:
符合题目要求。一是题目中可能会要求从哪几方面去回答;二是给定材料可能会从某几方面去阐述。
符合分类原则。类与类之间是同属关系,并且不出现重复;每条分类内容符合该类别。
运用常用分类方法进行分类。比如:两分法,主体分类法,五位一体分类法,维度分类法等。关于分类方法这里,需要大家进行积累,详细的有哪些呢,我们在下期的文章里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