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每日一练

首页 > 每日一练

事业单位面试热点:基层“舆情焦虑”

甘肃华图 | 2024-12-06 10:34

收藏

文章页

  【热点链接】

  互联网时代,“舆情应对”正成为广大干部要面对的一道重要“考题”。如果应对不当,舆情可能会像潮水一般涌来,导致局面失控、“水漫金山”。因此,遇到各类舆情,一些基层干部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将舆情视为“洪水猛兽”,处置起来如履薄冰、畏首畏尾,患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舆情焦虑症”。此前,“浙江宣传”在《不要被“热搜”绑架》中就提到,一些地方特别是基层对舆情过度敏感,一旦涉及本地的相关话题冲上“热搜”,便感觉像是“被架在火上烤”。(2024 年 4 月 9 日浙江宣传)

  【政策理论】

  1.背景

  近年来,“舆情焦虑”成为舆论场上的热门词汇。这一热词经常和“基层”合并使用,反映的是我国基层政治中的一种真实情绪,值得高度关注。

  基层“舆情焦虑”,本质上是基层对于舆情发生后自身需要承担后果的焦虑。后果包括各类党纪、政纪处分乃至刑事处罚等,职务的去留、收入的减少、名誉的损害都是可能的选项。一味加重基层防范舆情的负担,或者在舆情发生后从严从重惩处基层相关责任人,都无法缓解基层“舆情焦虑”,反而会进一步加重基层的焦虑感。

  2.问题

  (1)面对纷繁复杂的舆情形势,缺乏对舆情正确的认识,未能认识到舆情的双面性。实际工作中部分领导干部对舆情影响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不够,存在一定的轻视或者是忽视舆情工作的情况,认为舆情信息大多是负面性,一旦出现舆情会给基层政府“招黑”,甚至是“招骂”,所以在面对舆情信息时,不少基层干部存在消极应付,能避则避的应对的态度,不能正确认识到舆情是把“双刃剑”,正确认识和面对舆情,正面回应不逃避舆情,利用舆情作为政策宣传的方式和平台,反而会起到正面的效果,化解舆情负面的影响,强化舆情正向的引导作用。

  (2)面对各类突发的舆情信息,缺乏专业的判断能力,基层人员缺乏舆情应对的专业性。一是表现在基层专业舆情人员和舆情队伍的匮乏,基层舆情人员和队伍大多是由兼职人员组成,未能成立一支专业的舆情应对队伍,舆情工作人员未能全身心投入舆情工作,导致在面对突发舆情时,舆情工作人员不能准确判断舆情,更是缺乏一定的舆情处置能力和经验。舆情应对工作是舆情监测、收集、研判、引导、处置等环节环环相扣,但在实际工作中,基层舆情工作存在着舆情监测落后、收集不完整、研判不准确、引导不及时、处置不科学的现实问题,归根结底,主要是因为基层舆情应对主要是在上级部门的统筹安排下进行,未能形成自己的、有效的、系统的应对体制机制。

  (3)面对舆论发酵走入研判困境,丧失应对的最佳时机,失去舆情应对的主动性。基层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时后知后觉,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对网络舆情影响的重要性和敏感性认识不够,不能判断舆情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丧失应对舆情的最佳时机,处于被动地位。另外很多网络舆情发酵速度快,甚至大部分是在工作时间以外滋生和爆发的,待地方党委政府注意到网络舆情时,往往已经错过处置舆情的最佳时期,因此这个“时间差”给基层对网络舆论进行研判和处置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面对外界舆论压力,回应和实际处置脱节,失去舆情应对公信力。一方面基层部门单位在键盘侠口诛笔伐的冲击下和无良媒体的大肆渲染下,迫于外界层层压力,为了尽快安抚群众情绪,在未得到处置的有效信息时,发出简短或是漏洞百出的情况通报,引发群众质疑。另一方面舆论回应部门与事件处置部门没有及时进行对接,未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实际处置情况不能第一时间向大众公布,易使非理性的公众情绪被放大,被不良信息误导。另外基层部门单位特别是乡镇街道缺乏有效的处置方案,一旦出现负面网络舆情,以简单的封堵、回避方式处理,没有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造成应对不当,爆发群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3.对策

  (1)完善机制提前预警。舆情产生、发展的过程是复杂而多变的,想要避免陷入被动,基层有必要建立完善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尤其对借助群组传播的网络舆情保持高度警觉。据某地统计,很多敏感舆情早期碎片化信息都是通过群组、短视频传播发酵的。基层干部不妨多上上网,多加入活跃的群组,增加与网民的互动,从中感知舆情态势。

  (2)快速响应坦诚以待。在许多基层舆情事件中,或由于反应不及时,或由于政府工作存在瑕疵,或由于没有解答公众疑虑,谣言滋生、舆情汹涌。对此,“快速、坦诚、透明、释疑”才是正解。坦诚面对公众,公开真相不“挤牙膏”,主动承认错误和不足,实事求是说明原因、提出解决办法,重塑政府形象。

  (3)真诚回应民众诉求。网络舆情作为民情民意的反映,处置的关键在于摸准民众诉求,着力解决问题。比如,当群众通过常规渠道得不到回应时,便会转而寻求网络曝光,以舆论倒逼问题解决。对于基层政府来说,应竭尽所能为群众办事、方便群众反映问题,一旦社交平台成为网民表达诉求的“主渠道”,职能部门在被舆论倒逼之后“不得不为之”,治理成本必定大幅度增加。基层干部有必要持续提高与网民的沟通能力,及时回应解决网民诉求,避免网民形成“搞出舆情才解决”的认知。

  (4)先声夺人赢得主动。基层干部面对舆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在所难免。在一些热点舆情事件中,负面帖文经转发后在社交平台流传,靠删帖化解舆情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实现。只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妥善回应网民关切,才能最终赢得人心。

  【知识运用】

  2024 年 4 月 9 日,微信公众号“浙江宣传”在《基层“舆情焦虑”从何而来》一文中就提到,现在一些基层干部将舆情视为“洪水猛兽”,处置起来如履薄冰、畏首畏尾,患上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舆情焦虑症”。对此,你怎么看?

  【评分要点】

  (1)能够结合实际亮明自身观点。如说明舆情焦虑到底是什么,并且给予负面的定位。

  (2)能够阐述舆情焦虑的危害。如容易造成基层干部“习惯性自我加压”。很多基层干部唯恐“片刻放松”疏忽任何一丝苗头而酿成大祸,时常给自己加压;容易滋生出“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心理;面对外界舆论压力,若回应和实际处置脱节,会失去舆情应对公信力。

  (3)能够针对性提出相应对策。如做事不怕事,遇事能平事;行得正坐得端,何须屈尊畏谗言;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

  ——推荐阅读——

  【礼包】事业单位D类面试轻松学礼包|事业单位面试抢先学

  【网课】事业单位面试钻石班|事业单位面试精讲班

  【课程】事业单位联考面试定金班|面授课程咨询入口

文章页
活动推荐
热门课程
联系方式

贴心微信客服

微信客服:识别左图:客服二维码
验证信息:公职考试
精品内容抢先看,专业客服答疑

Q群福利小灶

省考交流群:716925560
加群验证信息“福利”
刷题、资料、督学、答疑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